八月南台五度登,天风两袖一枝藤。
穷途愧拟悲秋客,逆境来参结夏僧。
山骨高于诗律瘦,江流阔与酒豪增。
兴酣我欲乘风去,孤鹤飘飘力不胜。

下第登雨花台

八月南台五度登,天风两袖一枝藤。

穷途愧拟悲秋客,逆境来参结夏僧。

山骨高于诗律瘦,江流阔与酒豪增。

兴酣我欲乘风去,孤鹤飘飘力不胜。

注释:

  • 八月南台五度登:在八月份的南台五次登上。
  • 天风两袖一枝藤:形容风势猛烈,好像两袖拂动着藤条一样。
  • 穷途愧拟悲秋客:在困境中感到惭愧,就像秋天的客人一样。
  • 逆境来参结夏僧:在逆境中来访者像夏天僧人那样修行。
  • 山骨高于诗律瘦:山体比诗的格律更加瘦硬高耸。
  • 江流阔与酒豪增:江水宽广与酒量增加相呼应。
  • 兴酣我欲乘风去:兴致高昂的时候想要乘着风飞走。
  • 孤鹤飘飘力不胜:像一只孤独的鸟那样飘浮却力量不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下第后登顶雨花台的情景,表达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感慨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首句“八月南台五度登”展现了诗人多次攀登雨花台的经历,暗示了他多次科举落榜的挫折感。第二句“天风两袖一枝藤”则形象地描绘了风势强劲的景象,仿佛诗人的袖子被风吹得鼓起,如同攀援的藤蔓。接下来的两句“穷途愧拟悲秋客,逆境来参结夏僧”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自我安慰,将自己比作悲秋的游子,同时以僧人自勉,表明自己在逆境中依然坚持修行。

接下来的诗句“山骨高于诗律瘦,江流阔与酒豪增”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将山比作高耸入云的诗骨,江水比作宽广无边的酒海,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宽广胸怀。最后两句“兴酣我欲乘风去,孤鹤飘飘力不胜”则表达了诗人在极度兴奋状态下想要乘风而去的愿望,但最终只能独自飘荡无力,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追求,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