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铭奇烈,方方事挽刍。
催科书上考,嫠媪泣中途。
咸欲金如粟,未间裤倍襦。
舟车纷载宝,弊吏贵藏污。
【注解】铜柱铭奇烈:用铜柱来记载奇烈的事迹。方方事挽刍:用方形的木头来装运草料,表示劳苦。催科:征收赋税。书上考:写在纸上考核。嫠媪:寡妇。咸欲金如粟:都想得到像黄金一样的财富。未间裤倍襦:没有比衣服更贵重的。舟车纷载宝:各种船只和车子都装载着宝物。弊吏贵藏污:贪官污吏喜欢藏匿污秽之物。
【赏析】
这首诗是沈德潜对友人七虞七律诗的应和之作,其中第四首题为《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绝组诗之一。沈德潜此诗与前三首一样,都是借咏史抒怀。沈德潜在这首诗中以“铜柱”自指。
首联“铜柱铭奇烈,方方事挽刍”,说的是汉武帝时,南越相吕嘉作乱,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征讨。吕嘉战败后,将所掠财物尽归汉军,唯独不交铜柱刻记的“南越王头”。于是,吕嘉就铸铜柱,将南越王头置于柱上,以示其罪。后来,人们就把这件事称作“刻铜柱为南越王报功”。沈德潜在这里就是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敬慕之情的。
颔联“催科书上考,嫠媪泣中途”,写的是自己对于科举考试的看法。唐代的科举考试,每场都有主考官亲自阅卷,考生们要等到发榜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录取资格,所以称为“催科”。沈德潜在这里说的“催科书上考”,就是指的这种情形。另外,“催科”也暗含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评价,即认为它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能真正地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
颈联“咸欲金如粟,未间裤倍襦”,说的是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这里的“咸欲金如粟”,指的是那些想要发财致富的人,他们希望获得像黄金那样的财富,却往往不能实现。而“未间裤倍襦”,则是指那些贫穷的人,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衣服都穿不起,更不用说拥有更多的财富了。沈德潜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愤慨之情。他认为,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贫困之人,都应该受到公平对待,不应该因为财富的多少而受到不同的待遇。
尾联“舟车纷载宝,弊吏贵藏污”,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腐败现象的严重性。这里的“舟车纷载宝”,指的是各种车辆和船只都装载着宝物,而这些宝物又往往是来自于贪污腐败的官吏之手。而“弊吏贵藏污”,则是说那些贪腐的官吏们都喜欢收藏污秽之物,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罪行。沈德潜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强烈谴责之情。他认为,应该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让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首诗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既体现了沈德潜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