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路草深客稀过,衡门昼掩成独坐。
披襟散发傲羲皇,舞鹤鸣琴代宾佐。
山中自诧拟封君,木奴千头竹万个。
圃蔬园果逐时新,献纳从公无小大。
葡萄瓜种俱西来,忆从博望天荒破。
清芬不用自煎茶,佳境宁论倒餐蔗。
冰盆满泛恣浮沉,广席敷陈惬尊斝。
分甘聊复惓同心,两地遥知共清暇。
斜封博取玉川歌,阳春调高真寡和。
效颦吾已忘妍媸,白战今仍励慵惰。
东西十里隔山城,往来却愧邮筒荷。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径路草深客稀过,衡门昼掩成独坐。
“径路”:小路或路径。
“草深”:草丛茂密。
“客稀”:行人稀少。
“衡门”:古代的隐士居所,用木头和竹片搭建而成,形似横放的门户。
“昼掩”:白天关闭或不开门。
“成独坐”:独自坐着。
注释:诗人走在深深的草丛中,行人稀少,他独自坐在自己的小门里,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披襟散发傲羲皇,舞鹤鸣琴代宾佐。
“披襟散发”:散开衣襟,解开头发。
“羲皇”:指远古时代的人,这里指代自然、无为的境界。
“舞鹤鸣琴”:形容音乐和舞蹈的结合。
“代宾佐”:代替宾客的侍从。
注释:诗人披散着头发,敞开衣襟,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就像羲皇时代的人那样,自由自在。他一边跳舞一边弹琴,仿佛在以音乐和舞蹈来表达对宾客的陪伴和招待。
山中自诧拟封君,木奴千头竹万个。
“自诧”:“自夸”,表示自豪。
“拟封君”:比喻自己像被封侯的君主一样。
“木奴”:即茶树,这里可能指的是茶园。
“竹万个”:指数量众多。
注释:诗人在山中自夸自己的茶园和竹林,数量之多如同被封的君主。
圃蔬园果逐时新,献纳从公无小大。
“圃蔬园果”:菜园和果园。
“逐时新”: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
“献纳”:贡献。
“从公”:听从公义或公道。
注释:诗人在菜园和果园里种植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他的这些奉献完全是出于公正无私的心。
葡萄瓜种俱西来,忆从博望天荒破。
“葡萄瓜种”:葡萄和瓜的种子。
“俱西来”:都来自西方。
“忆从”:回想过去的经历。
“博望”:地名,可能是西域的一个地区名。
“天荒破”:形容曾经荒凉的地方。
注释: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西域的某个地方种植葡萄和瓜的种子,那是一个曾经荒芜且荒凉的地方。
清芬不用自煎茶,佳境宁论倒餐蔗。
“清芬”:清新的香气。
“不用”:不需要。
“自煎茶”:自己煎茶。
“宁论”:难道要讨论。
“倒餐蔗”:倒过来吃甘蔗。
注释:诗人认为清雅的香气无需自己烹煮茶叶,美好的境界也并非一定要通过倒着吃甘蔗才能体会。
冰盆满泛恣浮沉,广席敷陈惬尊斝。
“冰盆”:装有冰水的容器。
“满泛”:全部倾倒。
“恣浮沉”:随心所欲地浮沉。
“广席”:宽敞的座位。
“敷陈”:摆放。
“尊斝”:盛酒的器具。
注释:诗人把冰水倒入杯子,让冰块在杯中融化后随意漂浮和沉淀,同时在宽敞的座位上摆放美酒,让客人能够尽兴享用。
分甘聊复惓同心,两地遥知共清暇。
“分甘”:分享美食。
“聊复”: 只是、仅仅。
“同”: 一致。
“心”:心意。
注释:诗人虽然身处两地,但通过分享美食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心意的认同和珍视。即使分隔两地,也能共同享受到悠闲的时光。
斜封博取玉川歌,阳春调高真寡和。
“斜封”:倾斜地封口。
“博取”:寻求、获取。
“玉川歌”:指《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
“阳春调”:指高雅的音乐曲调。
“真寡和”:真正的和谐之声难以找到。
注释:诗人试图从他人那里获取《阳春白雪》这样的高雅曲子,但真正的和谐之声却难以找到。
效颦吾已忘妍媸,白战今仍励慵惰。
“效颦”:模仿别人的样子。
“吾”:我。
“忘”:忘记。
“妍媸”:美好和丑陋。
“白战”:白费力气。
“仍”:仍然。
“励慵惰”:激励懒惰。
注释:诗人已经忘记了模仿别人的努力,因为现在他已经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式,不再浪费时间去追求那些看似优雅但实际上无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