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节良独难,慈训尤不易。
有儿归义方,庶矣柏舟誓。
百年未亡身,只为家门讣。
于今幸两全,辛苦遂初志。
他年泉台路,良人见无愧。

慈节为朱彦明乃堂作

苦节良独难,慈训尤不易。

有儿归义方,庶矣柏舟誓。

百年未亡身,只为家门讣。

于今幸两全,辛苦遂初志。

他年泉台路,良人见无愧。

注释:

  1. 慈节:这里指母亲节,母亲节在农历的五月一日。
  2. 朱彦明:即朱彦之,字彦明,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曾为《宋书》主修官。
  3. 乃堂:即堂子,指家族子弟,此处指朱彦之的儿子。
  4. 苦节:形容朱彦之的坚贞不屈。
  5. 良独难:表示朱彦之的艰难处境。
  6. 慈训:母亲的教诲。
  7. 柏舟誓:指坚守节操的决心。
  8. 百年:一生,一辈子。
  9. 家门讣:家中发生了不幸的事情,门内传来了噩耗。
  10. 两全:指双方均能保全。
  11. 辛苦遂初志:指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不放弃。
  12. 泉台路:指死后的世界,死后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朱彦之为其儿子朱彦之所写的悼词。朱彦之以其坚贞不屈的品质和忠诚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后人的敬仰。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其坚守原则、忠于国家的期望。
    首句“苦节良独难,慈训尤不易”,描绘了朱彦之的艰辛处境和母亲的教诲对他的影响。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坚守原则,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也毫不退缩。第二句“有儿归义方,庶矣柏舟誓”则展现了他对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坚守正义,像柏舟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第三句“百年未亡身,只为家门讣”,表达了他对家庭遭受不幸的悲痛以及对儿子的牵挂。第四句“于今幸两全,辛苦遂初志”,则传达了他对于儿子能够坚持初心、实现理想的欣慰和骄傲。最后一句“他年泉台路,良人见无愧”,则是对儿子未来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在来世中能够得到安宁,无愧于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