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晨理孤棹,山居将避喧。
好风忽南来,吹我乌帽偏。
宿鹭未移渚,落月犹在山。
候门两稚子,问我何时还。
高山与流水,此意向谁言。
诗句解析与译文:
- “蚤过山庄避暑用陶韵”
- 解释:我早早地来到山庄避暑,借用陶渊明的诗词意境。
- “侵晨理孤棹,山居将避喧”
- 解释:清晨时分,我整理我的小船桨,准备在山中躲避城市的嘈杂声音。
- “好风忽南来,吹我乌帽偏”
- 解释:突然间一阵好风吹来,我戴着黑色的帽子,被风轻轻吹得偏向一边。
- “宿鹭未移渚,落月犹在山”
- 注释:“宿鹭”指的是停在水边或岸边的白鹭,“落月犹在山”表示月亮还未落下,还在山顶照耀。
- 解释:夜宿的白鹭没有飞走,月光依旧洒在山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候门两稚子,问我何时还”
- 注释:“候门”可能是指山庄的门口,也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家门前。
- 解释:两个小孩站在门口等着,好奇地问诗人什么时候回来。
- “高山与流水,此意向谁言”
- 注释:“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比喻,常用来形容音乐的和谐美妙。
- 解释: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高山和流水,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理解,似乎想要向别人传达这种超越世俗的美好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清晨出发、避开喧嚣、享受自然美景的过程,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好风”、“宿鹭”、“落月”,以及最后一句“此意向谁言”都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整体上,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韵味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