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一脉荐来还,两眺亭台紫翠间。
杨柳巷通山北宅,木兰舟倚水西湾。
风光总是三春好,世路谁如二老闲。
东作又兴方入念,闾阎稼穑旧知艰。

【诗句释义】

阳和一脉荐来还,两眺亭台紫翠间。

杨柳巷通山北宅,木兰舟倚水西湾。

风光总是三春好,世路谁如二老闲。

东作又兴方入念,闾阎稼穑旧知艰。

注释:1. 阳和一脉:阳光温暖的气息。2. 两眺亭台:眺望两边的亭台。3. 紫翠间:在紫色和绿色的之间。4. 东作:春季的耕作。5. 闾阎:乡村的住户。6. 稼穑:农业劳动。

【译文】

阳和一脉荐来还,两眺亭台紫翠间。

杨柳巷通山北宅,木兰舟倚水西湾。

风光总是三春好,世路谁如二老闲。

东作又兴方入念,闾阎稼穑旧知艰。

赏析:

首句“阳和一脉荐来还”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阳光和煦地照耀着大地。诗人通过“阳和”这一关键词,描绘出了春天的温暖气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荐来还”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到来。接下来,“两眺亭台紫翠间”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的景象,亭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脚下,与周围的紫翠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诗通过对亭台、紫翠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杨柳巷通山北宅”继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诗人通过描绘杨柳和巷子相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山北宅”则暗示了诗人所在的方位,可能是在山的北面。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四句“风光总是三春好,世路谁如二老闲”则转向了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人们应该珍惜这个时光,享受生活的快乐。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往往感到疲惫不堪,无法像两位老人那样悠闲自在地度过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最后两句“东作又兴方入念,闾阎稼穑旧知艰”则是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的“东作”可能是指春季的农事活动,而“入念”则暗示了诗人对此事的关注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农村的劳作景象,表达了他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同时,他也提到了“闾阎稼穑旧知艰”,表达了自己对农民辛苦付出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生活的同情和关注。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