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檐溜到天明,喜见陂塘水渐生。
芽甲旋萌枯菜色,笙歌忽动渴蛙声。
老农蓑笠经时废,野渡舟航向晓横。
为语邻翁好相庆,晚禾犹望一分成。

注释:

  1. 喜雨二首其二:这是第二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晚禾丰收的期盼。
  2. 夜听檐溜到天明:晚上听到檐下流水的声音直到天亮。
  3. 喜见陂塘水渐生:高兴地看到陂塘里的水渐渐涨了起来。
  4. 芽甲旋萌枯菜色:嫩叶开始生长,枯萎的菜叶颜色变得鲜活起来。
  5. 笙歌忽动渴蛙声:忽然听到口渴的青蛙鸣叫。
  6. 老农蓑笠经时废:老农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蓑笠了。
  7. 野渡舟航向晓横:在野外的渡口,小船在清晨被摆渡。
  8. 为语邻翁好相庆:我想告诉邻居们,你们可以好好庆祝一下了。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写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初夏。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任监司官,他目睹当地农民因连日暴雨而遭受的损失,便作此诗以抒怀。
    全诗四句,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写喜雨之乐;后两句写农夫受惠之难。“喜”字贯串始终,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农家盼望雨水的心情。
    第一句“夜听檐溜到天明”,写诗人彻夜不眠地倾听檐下流水的声音。“檐溜”即屋檐下的水滴,“滴答”之声不绝,直至东方破晓。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檐下的水滴人格化,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关注之情。
    第二句“喜见陂塘水渐生”,紧承上句而来。“陂塘”指池塘、水潭等积水之处。“渐生”二字,既写出了雨后水面上漂浮着落叶、草茎,又暗示了水位的上升。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喜悦之情。
    第三句“芽甲旋萌枯菜色,笙歌忽动渴蛙声”,写诗人在庭院中见到新绿的芽叶和枯菜重新变绿,以及听到口渴的青蛙鸣叫的情景。这里的“芽甲”指的是刚刚发芽的嫩叶,“枯菜色”指的是枯萎的菜叶。“笙歌”指青蛙鸣叫的声音。这两句话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愉悦心情。
    第四句“老农蓑笠经时废,野渡舟航向晓横”,描写了老农久违的蓑衣和笠子终于派上了用场,而渡船在黎明时分被摆渡过河。这里的“经时废”指的是长时间不用,“向晓横”指的是早晨被摆渡过河。这两句话通过描写老农和渡船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及时降雨带来的益处的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为语邻翁好相庆,晚禾犹望一分成”,是全诗的总结。诗人想要告诉邻居们,现在可以好好庆祝一下了。这里的“晚禾”指的是晚稻,“一成”指的是收获总量的十分之一。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降雨带来丰收的期盼之意。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