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穴东来第一峰,登临下见白云重。
兰亭会喜群贤集,赤壁游怜二客从。
涧底笙簧风入细,松梢膏沐雾馀浓。
醉翁剩得山中趣,不羡侯家万户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和董传留辞》的一部分。整首诗如下:
次句韵
禹穴东来第一峰,登临下见白云重。
兰亭会喜群贤集,赤壁游怜二客从。
涧底笙簧风入细,松梢膏沐雾馀浓。
醉翁剩得山中趣,不羡侯家万户封。
注释
- 禹穴: 指的是大禹治水时挖掘的洞穴。
- 东来第一峰: 指大禹治水时的东边高峰。
- 兰亭: 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
- 群贤: 指聚集在一起的贤能之人。
- 赤壁: 古战场遗址,位于现在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附近。
- 二客: 指曹操与刘备。
- 涧底: 山间的溪流或山谷。
- 笙簧: 古代乐器的一种,此处可能指风吹过山林的声音。
- 膏沐: 指洗浴用的油脂。
- 侯家: 古代贵族的家族。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一次宴会后写给同僚的一首酬答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次句韵”意味着这是一首诗的第二句,也就是押韵部分。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大禹治水、兰亭聚会等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感慨。接着,第三句转向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第四句提到了“二客”,即曹操和刘备,这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
第五句中的“涧底笙簧风入细,松梢膏沐雾馀浓”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溪流和松林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最后一句“醉翁剩得山中趣,不羡侯家万户封”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他并不羡慕那些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人,而是更愿意享受自己的山林之趣。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对比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