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书厄煨烬,掇拾无全篇。
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
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
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
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
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
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
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
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
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
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
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
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
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

【注释】:

礼书厄煨烬,掇拾无全篇——礼仪制度被废弃,无法整理完整

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在光明的皇帝时代,礼仪和音乐都得到发扬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考虑到礼仪和射箭的学问,传承了千年之久

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当人们还没有开始射箭的时候

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等待命令,准备射击时,弓箭都是同样的坚韧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主宾之间的德行是互相影响的

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有德行的人射箭会中得更好,不必去侮辱别人

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台阶高低分明,礼节有序

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内心要端正,外在的行为才不会有偏差

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握持弓箭必须牢固,射箭才能命中目标

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用计算来记录胜利,用朴素来约束过错

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谈论技艺可以惩罚人犯错误,射箭比赛也可以让人快乐

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繁琐的礼节和末节都是由自然的本性决定的

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难道只是安定民心,更是希望保全天下百姓的天性

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没有战争的祸乱,国家能够长久繁荣。

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这是一件大事,我的儿子应该努力去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昌郡庠习射的情景。他通过礼、射、学、乐四个方面来阐述礼的重要性。

开头两句“礼书厄煨烬,掇拾无全篇”,表达了作者对礼制的不满,他认为礼制已经被废弃,无法整理完整。这里的“礼”主要指礼法和礼仪。作者认为礼法已经被烧毁,无法再恢复。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礼法的质疑和批评。

作者描述了礼的作用——“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在皇帝的时代,礼和乐都被得到了重视和发扬。这里的“礼”指的是各种礼仪和礼节,包括祭祀、宴席、婚礼等等。而“乐”则是指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作者认为在这些时期,礼仪和音乐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作者转向对射礼的看法——“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这里,作者强调了射礼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他指出,射礼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这表明作者认为射礼是古代社会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者描述了射礼的准备过程——“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在这里,作者描述了人们在等待射箭的命令前,会先将狗烹煮好,献给宾客享用。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射箭活动的尊重和重视。

作者转向对射礼中的人物的描述——“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位名叫“侯”的人正在准备射箭。他手持弓箭,弓矢都是一样坚硬的。这暗示了他对射箭技术的追求和执着。

作者描述了射箭中的仪式感——“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这里,作者强调了射箭中的道德和礼仪的重要性。他认为射箭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道德和礼仪的表现。同时,他还提到了两位主宾之间德行相投,使得射箭过程中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作者转向对射箭中的技巧和策略的描述——“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这里,作者强调了射箭技巧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拥有高超射箭技巧的人才能够射中目标。同时,他也提醒人们不要侮辱其他人,因为在射箭比赛中,尊重对手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转向对射礼结束后的情景描述——“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这里,作者描述了射礼结束后的情景。他提到了堂阶上的人们分别站立在不同的位置上,展现出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射礼结束后的秩序和礼仪的重要性。

作者总结了整个射箭的过程——“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这里,作者强调了内心和外在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内心端正的人才能在外在行为中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同时,他也提到了射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并指出这些错误可以通过朴素的教育和自我反省来纠正。

整首诗通过对射礼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于礼仪的重视和崇尚。同时,它也传达了作者对于礼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