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北岩里,微茫草径通。
潮声惊席上,山色落尊中。
野鹤何年去,孤云与我同。
漫将远游意,挥笔向霜风。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游览的情景。全诗意境清新幽雅,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首联“洞府北岩里,微茫草径通”,写的是诗人游山的地点。“洞府”指山中的洞穴,“北岩”是指洞穴所在的山石。“微茫”二字写出了洞口周围环境之幽静,“草径通”则表明此山虽小,却别有一番风味。
颔联“潮声惊席上,山色落尊中”,写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情态。“潮声”、“席上”都是眼前之景;“山色”、“樽中”则是心之所触。“山色落尊中”一句化用李白《送友人》中的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里把“山色”比作“樽中物”,形象地表现了山色之美。诗人以酒为媒介,借酒助兴,更增添了游兴。“落尊中”三字更是妙极,将山色之美与酒之甘美融为一体,令人陶醉。
颈联“野鹤何年去,孤云与我同”,写诗人观鹤的感慨。“野鹤”即山中之鹤,“何年去”说明鹤已久留此地,“孤云”指天上的白云。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山中景物的无限喜爱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尾联“漫将远游意,挥笔向霜风”,写诗人游完山后的心情及归程。“远游”指的是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以及由此产生的归思。“挥笔向霜风”,是说诗人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到家乡。
【答案】
译文:
山寺在北面的岩石下,我顺着微微泛着光的小溪走了很久,才来到洞府前的小路上。一阵海潮的声音使我惊觉,原来是座山寺,我坐定以后,山色的清幽便映入我的酒杯,仿佛山中景色都落到了我的杯子里。那山中的野鹤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离去了,它和我一同在这山寺里度过时光。我无心观赏山景,只是随手写下几行字,让它们随着秋风飘散而去。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名胜古迹的感受。首联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山中有洞府,山岩间有小路,四周被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景色优美。颔联写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情感体验——听到潮声时感到惊奇,看到山色时心生感慨,仿佛山中景色都映入了酒杯,使人心旷神怡。颈联写诗人在山中观赏风景时的心境——他喜欢这种宁静的生活,愿意与山中的野鹤一起度过时光。尾联则写了诗人结束游历后的心情——他无心观赏山景,只是随意写下几句诗句,让它们随风而逝。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