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
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
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
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
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
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
行路难,何偪侧。
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
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
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
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
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到的美景,以及对于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 晓行恒山道,复渡滹沱水。(早晨在恒山的路上行走,又渡过滹沱河)
注释:恒山是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滹沱河是中国北方的大河,流经河北省。这里描述的是诗人早晨在恒山路上行走,然后再次渡过滹沱河。
- 滹沱两岸平沙黄,寒日射波朔风起。(滹沱两岸都是平坦的沙滩,阳光照射着波浪,北风吹起了)
注释:平沙指的是沙滩,黄指的是黄色的沙子。寒日是指寒冷的太阳,射波是指阳光照射在水面上。朔风是指北风,起是指吹起。这里描述了滹沱河水面的景象。
- 舆梁如砥中流清,来轮去毂稳不惊。(车辆行驶在平稳的河流之中,车轮转动时稳定而不会惊扰到其他船只)
注释:舆梁是指在桥梁上行走的车辆。砥是磨刀石,比喻水流平滑。来轮去毂是指车行驶中的轮子和轴心。这里描述了车辆行驶在河面上的场景。
- 川浮晴野孤城迥,旆拂霜枝双戟明。(河水漂浮在晴朗的田野中,旗帜在霜白的树枝上飘扬,双戟显得明亮)
注释:川浮指的是河水在田野中流淌。晴野表示晴朗的田野。孤城指的是孤独的城市。旆是旌旗的意思。霜枝指霜打的树枝。这里描述了河流在田野中的景象以及旗帜在树枝上的飘扬。
- 忆昔乘秋尝鼓枻,鱼龙驾涛无涯涘。(回忆起过去秋天时,曾尝试用桨划船,那时的海浪像鱼龙一样澎湃)
注释:鼓枻是指划桨。这里回忆了过去秋天时的情景。鱼龙驾涛无涯涘是指海潮汹涌澎湃的样子。这里形容当时海浪的壮观。
- 舟子常依杨柳堤,居人尽失桑麻地。(船夫常常靠靠在杨柳堤岸,居住的人们失去了他们种植的桑麻之地)
注释:舟子是指船夫,杨树是杨柳的树名。柳堤是河边的堤岸,杨柳树丛生的地方。居人是指居民们,桑麻是一种植物,用来织布或养蚕的农作物。这里描述的是居民们由于环境变化而失去生计的情况。
- 十年回首梦寐间,迟回只觉增衰颜。(十年后的今天,我在梦中回想往事,醒来后只感到自己的容颜逐渐衰老)
注释:十年是指这十年的时间。梦寐间表示在梦中回想。迟回表示迟疑不决。只觉增衰颜是指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自己已经变得老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
- 乃知夷险讵能计,所以古人太息再歌行路难。(于是知道困难和危险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古人叹息再歌行路艰难之词)
注释:夷险是指困难和危险。讵(jù)能是哪里能够、怎么能够的意思。太息是因为叹息。再歌是指再次唱歌。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们无法预测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古人因此而感叹命运的无常和道路的艰辛。
- 行路难,何偪侧。(走在路上很难,为什么那么狭窄?)
注释:行路难是指走路很困难。何偪侧是为什么那么狭窄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感受到的道路困难和环境的恶劣。
- 众呴能漂山,贞心殊转石。(众人呼喊声能将山都掀起来,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改变石头)
注释:众呴是指众人的呼喊声。漂是指移动或翻动。山是指山上的岩石。贞心是指坚定的意志或信念。殊转石表示只有坚定的意志才能让石头改变方向或位置。这句话强调了坚定意志的重要性。
- 君不见三峡奔涛崖石堕,方舟撇漩犹捷过。(你难道没有看见三峡的洪水冲刷悬崖,船只都能快速通过吗?)
注释:君是古代敬称,相当于现在的您。三峡是指长江三峡。奔涛是指汹涌的江水。崖石指悬崖上的岩石。方舟是指船只。撇漩是指船只在水中快速穿梭。捷过是指快速通过。这里表达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以及船只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快速安全通行的能力。
- 又不见太行九折盘巑岏,驱车直上青云端。(又没有看见太行山脉曲折蜿蜒,驾车直接登上蓝天之上。)
注释:太行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以其崎岖险峻著称。九折盘巑岏指太行山地势复杂,有许多弯曲和陡坡。巑岏是指陡峭不平的地方。青云端表示天空中云朵的颜色是青色,代表高处。这里表达了太行山的高耸入云,以及攀登的难度。
- 人间畏途岂在他,谁令同室还操戈?(人间那些令人畏惧的道路难道不在别处?是谁使得我们在同一个房间里还要互相战斗?)
注释:畏途是指令人畏惧的道路。操戈是指持剑作战。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和暴力的看法,认为这些不是真正的威胁,而是人们内心恐惧的表现。
- 从来善宦固有术,吾闻流行坎止如命何。(自古以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自有其方法,我听说顺应自然的道理如同命运一般不可改变。)
注释:宦是指治理国家或管理政务。术是指方法或技术。流行坎止如命何是指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如同命运一样不可改变。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治国之道的理解,认为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国家情况的方法,并且顺应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