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东风草木蕃,老亲犹自隔淮村。
关山千里不能觐,天地一身何可存。
梦蝶坊深趋晓寝,乘龙洲近侍春尊。
为言别后长相忆,愁听啼莺倚碧轩。
壬子三月二十日送徐𪫬恭往濠州省觐乃翁季子先生
再见东风草木蕃,老亲犹自隔淮村。
关山千里不能觐,天地一身何可存。
梦蝶坊深趋晓寝,乘龙洲近侍春尊。
为言别后长相忆,愁听啼莺倚碧轩。
注释:
壬子: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闰九月,王安石以翰林学士知江宁府兼御史中丞,于四月十五日上表辞官。五月七日,改任判国史院。六月六日,又上表请外。七月三日,再上表,并请罢政事。八月四日,诏命他赴汝州养老,仍令其子王雱随行。十月十二日,王安石离京。十一月一日,至汝州,即病卧不起。次年二月二十一日,卒于汝州(今河南汝县)。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年)二月。
𪫬恭:即徐𪫬恭。
濠州:治所在凤阳县(今安徽凤阳),在今安徽省凤阳县。
乃翁: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此处指王安国。
季子先生:王平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可分为三层:
开头两句写景。“再见东风草木蕃”,是说再见了春风的吹拂,草木就长得茂盛起来。但诗人心中却充满了惆怅:“老亲犹自隔淮村。”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它表达了诗人与老母相别的无限伤感之情。诗人虽然身在江淮,但心里还惦念着淮北的老家和母亲;淮北虽远,但却阻隔不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三四句抒发感情。“关山千里不能觐”一句,道出了诗人无法与亲人相见的无奈心情。“天地一身何可存?”一句,则进一步抒写了他的哀怨之痛。这里,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五、六两句写别后情景。“梦蝶坊深趋晓寝”一句,是说他为了解除离别之苦而入佛门以求解脱。“乘龙洲近侍春尊”一句,则是说他在佛门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消除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常常梦见自己在梦中游历名山大川,欣赏着美景佳境;有时又梦见自己乘坐一条蛟龙飞向远方……这一切都只能使他更加痛苦地思念着家乡和亲人。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为言别后长相忆”一句,是说自从分别以后,我就一直想念着你,想你啊!“愁听啼莺倚碧轩”,是说每当听到鸟儿的啼叫声,我就会想起你,心中不免感到一阵愁苦。这里的“碧轩”,指的是一种建筑形式,即建在高处的亭台楼阁。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写自己对佛家的向往以及佛家对自己的精神安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艰难的感慨;最后,通过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切以及对春天景色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人生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