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半夜出明楼,陵树行行石磴幽。
鹄立且须中使钥,骏奔初荐太常羞。
桥山弓剑云长闭,原庙衣冠月自游。
曾是钟陵陪祀者,几回清梦落南州。
冬至恭祀东陵 其三
钟声半夜出明楼,陵树行行石磴幽。
鹄立且须中使钥,骏奔初荐太常羞。
桥山弓剑云长闭,原庙衣冠月自游。
曾是钟陵陪祀者,几回清梦落南州。
译文:
钟声在半夜从明楼上传来,陵墓前的树木行行都是石阶的幽深之处。
鹄(鹤)站立等待让宦官打开门钥,骏马奔跑初次献给太常寺的美味佳肴。
桥山的弓剑永远关闭,原庙的衣冠在月光下自由游走。
曾经是钟陵陪祀的人,几次回到梦中降临南方州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诗的前两句“钟声半夜出明楼,陵树行行石磴幽。”描绘了祭祀时的钟声和陵园的环境。钟声在半夜从明楼上传来,而陵墓前的树木行行都是石阶的幽深之处。这里的“明楼”可能是指祭祀的场所,而“行行”则形容石阶的曲折蜿蜒。这种描写既展现了祭祀的庄重气氛,又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
“鹄立且须中使钥,骏奔初荐太常羞。”描述了祭祀过程中的一种仪式,鹄(鹤)站立等待让宦官打开门钥,骏马奔跑初次献给太常寺的美味佳肴。这里的“中使钥”可能是指开启祭坛的钥匙,而“初荐太常羞”则表达了祭祀的神圣和庄重。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祭祀的仪式感,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神灵的虔诚和敬仰。
诗的后两句“桥山弓剑云长闭,原庙衣冠月自游。”描绘了陵园中的另一种景象,桥山的弓剑永远关闭,原庙的衣冠在月光下自由游走。这里的“桥山弓剑云长闭”可能是指某些与祭祀有关的元素被封印或者隐藏起来,而“原庙衣冠月自游”则表达了人们可以在月光下自由漫步的情景。这种描绘既展现了祭祀的神秘氛围,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曾是钟陵陪祀者,几回清梦落南州。”回忆了作者曾参与过这种祭祀活动,多次梦见自己回到了南方州城。这里的“钟陵陪祀”可能是指作者曾经参与过的祭祀活动,而“几回清梦落南州”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祭祀活动的深刻记忆和美好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祖先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某些习俗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