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风定水涵空,清夜迢迢坐未终。
幽兴自贪湖上月,馀音谁托峄阳桐。
帆随树影移千里,枕撼波声落两洪。
莫倚黄楼诗版在,壮游非复少年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考生读懂诗作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的题材、作者、注释等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最后再从炼字、手法、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晚来风定水涵空,清夜迢迢坐未终。”“风定”是说风已经停止;“涵”指倒映,“空”是天空。诗人写月夜湖上景色,笔致空灵,意境宁静。“清夜迢迢坐未终”,以景结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孤寂的心情,为下文抒怀蓄势。
“幽兴自贪湖上月,馀音谁托峄阳桐。”这两句紧承“坐未终”,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苦闷情怀。“自贪”“馀音”两语,写出自己孤独无聊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向往。“贪”是贪恋;“馀音”是余音,意谓月亮和树荫投在湖面上的影子还在湖里荡漾。“谁托”二字,既表明诗人对这种景象的喜爱,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帆随树影移千里,枕撼波声落两洪”。“帆随树影移千里”一句写船随水走,人随舟行,帆影与树影相接,似乎可以看见千里之外的景象。“移千”即移动千步,形容距离之远。“枕撼波声落两洪”,意思是枕头随着波浪摇晃,仿佛听到两处洪钟的声音。一个“移”字把船儿行进的速度描写得非常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船行如飞。两个“落”字则用夸张的手法,将声音放大,表现出船行如飞的速度。
“莫倚黄楼诗版在,壮游非复少年同。”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感慨时光飞逝,自己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结尾二句化用了杜甫《登楼》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欲表达:我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让群山都俯首称臣,从而抒发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此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苦闷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答案】
①晚来风定水涵空,清夜迢迢坐未终。(“清”一作“明”)②幽兴自贪湖上月,馀音谁托峄阳桐?(“悠”一作“悠”)③帆随树影移千里,枕撼波声落两洪。(“摇”一作“动”)④莫倚黄楼诗版在,壮游非复少年同。(“黄”一作“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