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委之山三百里,碧峰无数落青天。
藏书轩帝知何在,望海秦君竟不仙。
老鹤自淘沙底箭,神龙长护井中钱。
旧游咫尺丹青里,欲棹春波载酒船。
注释:
宛委之山:传说中的山名。宛委,古代传说中隐藏典籍的地方。
藏书轩帝知何在:指藏书轩中的书籍和知识,不知它们现在何处?
望海秦君竟不仙:指秦君虽然能望见大海,但仍然没有成为神仙。
老鹤自淘沙底箭:比喻人老了,像老鹰一样会从沙底挖出箭头。
神龙长护井中钱:比喻人有神龙的本领,能够保护财物。
旧游咫尺丹青里:形容旧友就在咫尺之遥,就像画中的山水一样。
欲棹春波载酒船:想要乘着春天的波涛,载着美酒的船只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邵允直对朋友张伯玉所藏的会稽山水图的描述。全诗共四联,每联都以一个自然景物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这个自然的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第一联“宛委之山三百里,碧峰无数落青天。”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画卷。宛委之山,是传说中的山名,象征着高远、神秘;碧峰,则是指山上的绿树和青石,代表着生机勃勃、繁茂的景象。诗人用“三百里”来形容这座山的规模之大,用“无数”来形容山峰之多,再用“落青天”来形容山峰之高,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联“藏书轩帝知何在,望海秦君竟不仙。”诗人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藏书轩,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书库或藏书楼,象征着知识的宝库;帝知,即皇帝知晓之意,表示皇帝对书籍的重视;望海秦君,指秦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据说他能够望见大海,却未能成为仙人。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知识的尊重。
第三联“老鹤自淘沙底箭,神龙长护井中钱。”诗人通过两个动物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哲理思考。老鹤自淘沙底箭,形象地描绘了老鹰在沙漠中寻找食物的情景,暗示了人在晚年也需要像老鹰一样去寻找知识和经验;神龙长护井中钱,则是指神龙在水中守护着金银财宝,比喻人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利益。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第四联“旧游咫尺丹青里,欲棹春波载酒船。”诗人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旧游咫尺丹青里,即旧日的游历仿佛就在眼前浮现,如同画中的景色一般清晰;欲棹春波载酒船,则是说想要乘着春天的波涛,载着美酒的小舟回到家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四个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对于知识的重视、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