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行浓墨洒天涯,未许为农去国赊。
老病三年南楚艾,春晴二月上林花。
每惭左辖频虚席,已幸西垣不毁麻。
温诏拜看重感激,微躯何以答皇家。
【注释】
陈情奉旨仍许病痊起用感愧之余再次前韵:上疏陈奏自己的遭遇和心情。
数行浓墨洒天涯:指作者的书信如浓墨一般洒落在天边。
未许为农去国赊:意思是说,自己还没有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所以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辞官归隐。去国赊,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赊,这里指辞官。
老病三年南楚艾:意指作者在南楚遭受疾病折磨已经有三年了。艾,同“艾”,草本植物,可制艾灸。
春晴二月上林花:春天晴朗,二月上林苑中的花朵盛开。
每惭左辖频虚席:每,每次;惭,惭愧;左辖,左丞相;虚席,空位。意思是说,我每每惭愧于左丞相频繁地让位给别人。
已幸西垣不毁麻:幸,庆幸;西垣,御史台;毁,毁坏;麻,麻纸,用作公文的封皮。意思是说,庆幸的是御史台的封印没有毁坏。
温诏拜看重感激,微躯何以答皇家:温诏,温暖的诏书;拜,接受任命;重,重视;感,感激;以,因为;谢,感谢。意思是说,由于陛下的恩典,才让我有机会接受任命。微躯,自己的身体;答,报答;皇家,朝廷或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诗人因遭党争排挤而罢职后被起复任右补阙、翰林学士时所写的。当时诗人已年近五十,仕途坎坷,内心悲愤不平,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怀诗。
首联:“数行浓墨洒天涯,未许为农去国赊。”诗人用浓墨洒写天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但自己还未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地步。这句诗表明诗人虽身处险境却依然保持清高的气节。
颔联:“老病三年南楚艾,春晴二月上林花。”诗人以“老病”和“南楚艾”来表现内心的悲苦与无奈,同时用“春晴二月上林花”来反衬这种悲苦,表现自己虽然身患老病,但是依然心怀壮志。
颈联:“每惭左辖频虚席,已幸西垣不毁麻。”诗人说自己每次惭愧于左丞相频繁地让位给别人,庆幸的是御史台的封印没有毁坏,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尾联:“温诏拜看重感激,微躯何以答皇家?”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但是却非常珍惜这个职位,并表示愿意用尽余生来报答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