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圃中间开宪府,东头池阁足逍遥。
水栏浸月鱼游缓,云栱凌空燕语娇。
用法倘乖钦恤意,居官何补圣明朝。
却惭才薄虚縻禄,唯待秋风旧皂雕。
【注释】
宪𪠘:御史台。宪,指御史台。宪府,御史台的代称。
乐圃:唐玄宗在骊山建有集灵台、太华观等处作为避暑之所,名为”集贤池”,又称”乐圃”。中间开宪府,东头池阁足逍遥:乐圃是皇帝避暑的所在,因此中间开了一个宪府,东边是池阁。
水栏浸月鱼游缓:水中栏杆映着月光,鱼儿悠然自得地游走。
云栱(gǒng)凌空燕语娇:云状的檐柱高高凌空,燕子在屋檐上欢快地鸣叫。
用法倘乖钦恤意:如果用法不当,就会辜负皇上的恩典。
居官何补圣明朝:做官能有什么补益呢?
却惭才薄虚縻(mí)禄:惭愧的是我才疏学浅,不能为朝廷效力。
唯待秋风旧皂雕:只能等待秋风来临,让旧的乌鸦被雕吃掉。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秋天,时年杜甫五十岁,因避安史之乱,全家流寓四川成都,诗人在成都草堂过着清苦的生活。
开头两句“宪𪠘言怀”,点明题旨,抒发忧思。宪𪠘即御史台,这是说诗人思念起自己曾当过御史官,而现又远离京城来到成都,感到十分怀念。宪府,就是御史台,因为唐代的御史台设在皇宫之内,故称宪府。池阁,是供人休息游玩的地方。这里说“乐圃之中开宪府”,可见诗人对这幽雅宜人的环境和舒适生活是多么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下面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这种情绪。他看到水面上的栏杆倒映着明亮的月光,鱼儿在水中悠闲地游来游去,不禁想起自己在长安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闲适生活,也曾像鱼那样在宫廷的池塘中遨游。然而如今身在成都,只能在水边栏杆上看到那美丽的月亮和鱼儿,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
第三联“水栏浸月鱼游缓”写景,描写池中鱼儿悠然自得地游弋的情景。“云栱凌空燕语娇”写物,描绘檐角飞檐上燕子欢歌的情态,生动传神。
接下来两句“用法倘乖钦恤意”,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遭遇,内心充满了不平之感。意思是说我若用法不严不公,就辜负了皇上对我的关心照顾。“居官何补圣明朝”,表达出诗人对于自己的仕途无成、无法报效朝廷的悲愤之情。
最后两句“却惭才薄虚縻禄,唯待秋风旧皂雕”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的总结和表白。诗人感到惭愧的是,他的才能不够出众,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只是虚度了官职,白白浪费了俸禄。他只能等待着秋高气爽时节,让那些旧日乌鸦被老鹰啄食,以寄托他的遗恨了。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情绪,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之情。诗人在这首七绝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事联系起来,使诗歌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