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马款江渚,日夕群山苍。
对酒不能御,非念川途长。
朔南自一统,鸿燕不同翔。
别长会日短,载歌燕燕章。
注释:
长江送别图饯朱仲雅赴山西省幕
班马款江渚,日夕群山苍。
对酒不能御,非念川途长。
朔南自一统,鸿燕不同翔。
别长会日短,载歌燕燕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江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江边景色,并通过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班马款江渚,日夕群山苍。
对酒不能御,非念川途长。
朔南自一统,鸿燕不同翔。
别长会日短,载歌燕燕章。
注释:
长江送别图饯朱仲雅赴山西省幕
班马款江渚,日夕群山苍。
对酒不能御,非念川途长。
朔南自一统,鸿燕不同翔。
别长会日短,载歌燕燕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江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江边景色,并通过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注释】 圣神:神圣。 御:统治。 德:道德,德行。 风教攸系:风俗教育关系到天下。攸,同“尤”。 亟:急忙,迅速。 郑门:指郑玄的家,因为郑玄是孔子后代,有德才,故称其门为郑门。 蠲复之加:指郑玄被赐还爵位。 式化国俗:以教化来改变国家风俗。式,榜样,法则。国俗,指国家的风俗习惯。 匪(fěi):通“非”,不是。 宁独:难道。芹:一种植物,比喻地位低微者。 曾、玄:人名
注释 连雨杂书三首 其一:连日大雨不停,江风也生早寒。我现在心情不快乐,长叹不已。何必当初决去胡人,不去追求荣华富贵。只留下父母担心的愁思,等到岁末衣裳单薄。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到岭南期间,是一首反映边远地区生活艰苦、人民疾苦之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岭南连日大雨不止、江上寒风袭人的景色。“殊未已”是说这场雨并没有停的意思。“江风生早寒”,说明此时正值隆冬,江上寒气逼人
【注释】《连雨杂书三首》其二:束发学为文,志在秦汉上。异彼经济具,持此将安往?自悲还自慨,云胡常养养。不见力田者,宁复计荒穰。 “束发”句:指少年时立志学习文章。“束发”即束发而冠,古代男子十五岁行冠礼后要束发。这里指年轻时立志于文章之道。“秦”汉,这里泛指文章的渊源。 “异彼”句:意思是说,自己不同于那些专攻经济的人。“经济”一词,原意为管理财务、经国治事等。这里指专攻经世致用之术的人。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城楼上的梆子声有时被打断,风叶在夜里忽然被吹得响。 彩虹的光芒射向天上,妖气荡漾在关陕地区。 我的行为和举止让人感到惭愧,岁月流逝让我感到痛苦。 晚上起来跳舞,听着窗外的鸡叫声,鸡突然发出惊恐的尖叫。 款待和招待没有荒废,留连忘返又有何不满? 相对而坐总感到疲惫,东方天空已经渐渐亮了。 注释: - 雪夜䏈句:夜晚的雪景。 - 城柝或罢击:城门上的梆子声有时被打断。 -
《连雨杂书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连日的阴雨中,独自闷坐时写的。诗的前两句“郁郁苦无聊,起坐读古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事业上的失意和苦闷。中间二句“一篇未云毕,感触增嗟吁”,表达了他读古书时产生的感慨。最后二句“义秦为文夫,丘轲见谓迂”,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记景、抒情、写人等手法。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流觞图同龙子高作 薄言宦京国,倏尔三四龄。 愧非轩冕姿,寔切丘壑情。 及兹揽图画,振策欲遐征。 禊馆既宏敞,崇山复峥嵘。 丹崖散春绮,碧树含秋清。 芳辰良宴会,群贤俱合并。 列坐藉缘褥,举觞泛清冷。 抚景趣已领,染翰诗遽成。 穷彼一日欢,垂此千载名。 谁能继芳躅,睇望增屏营。 逐句释义: 1. 薄言宦京国,倏尔三四龄 - 说一说我在京城任职,转眼已经三四年了。 2. 愧非轩冕姿,寔切丘壑情 -
【注释】一别十五年,倏忽若昏旦:一别十五年,时间过得真快啊! 相逢京城中,幸脱戎马乱:在京城里与您相遇,真是太好了! 宦游我何成,鬓发子巳换:我在外做官,却一事无成,而您的头发却已变白。 留连一尊酒,寂寞四门馆:在四门馆里,我们一起喝酒,但很寂寞。 剪烛听寒雨,话旧过夜半:我们用蜡烛照明,听着窗外的寒雨声,回忆过去的往事聊到深夜。 居然消百忧,莞尔成一粲:竟然消除了一百种忧虑,笑了一笑。
《雪夜䏈句》 清夜群彦集,虚馆一灯闪。 白雪积更霏,玄云暝逾掩。 幌薄绚琉璃,瓦素侔琬琰。 珠跳间投隙,玉立每因文。 檐铎金琅珰,璧水银潋滟。 庭柏冻不僵,宫槐望逾俨。 皋禽夺娟娟,屋乌羞黯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雪夜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瓦素侔琬琰”、“璧水银潋滟”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远客京城中,赖有之子并”,写送别之人在京城之中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远客京城中”一句,点出送别之地是京城,京城是当时政治中心,也是繁华之所,所以“远客京城中”既表明了诗人的离别对象是京城中的好友,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居京城,而要离开京城,去往吴江赴任。“赖有之子并”一句,点明送别之人是友人之子,即友人的儿子。“子并”二字说明友人的儿子年幼,需要照顾
中岁脱尘缨,田庐遂幽独。 中岁:指中年时期,脱离了官场的束缚。 脱尘缨:摆脱仕途的羁绊。 田庐:田园小屋,此处指隐居之地。 遂幽独:于是隐居在幽静的地方。 灵雨春载阳,繁霜秋始肃。 灵雨:春雨。 繁霜:秋天的霜。 载阳:带来温暖的阳光。 繁霜秋始肃:秋天的霜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凉爽的。 土屋自冬温,綀衣忌暑溽。 土屋:简陋的屋子。 自冬温:冬天时室内温暖。 綀衣:夏天的衣服。 忌暑溽
【注释】一别十五年,倏忽若昏旦:一别十五年,时间过得真快啊! 相逢京城中,幸脱戎马乱:在京城里与您相遇,真是太好了! 宦游我何成,鬓发子巳换:我在外做官,却一事无成,而您的头发却已变白。 留连一尊酒,寂寞四门馆:在四门馆里,我们一起喝酒,但很寂寞。 剪烛听寒雨,话旧过夜半:我们用蜡烛照明,听着窗外的寒雨声,回忆过去的往事聊到深夜。 居然消百忧,莞尔成一粲:竟然消除了一百种忧虑,笑了一笑。
流觞图同龙子高作 薄言宦京国,倏尔三四龄。 愧非轩冕姿,寔切丘壑情。 及兹揽图画,振策欲遐征。 禊馆既宏敞,崇山复峥嵘。 丹崖散春绮,碧树含秋清。 芳辰良宴会,群贤俱合并。 列坐藉缘褥,举觞泛清冷。 抚景趣已领,染翰诗遽成。 穷彼一日欢,垂此千载名。 谁能继芳躅,睇望增屏营。 逐句释义: 1. 薄言宦京国,倏尔三四龄 - 说一说我在京城任职,转眼已经三四年了。 2. 愧非轩冕姿,寔切丘壑情 -
送李丞赴堂邑 唐·杜甫堂邑古壮县,地滨白通河。 我等游燕冀,操舟河上过。 路逢两父老,白髭鬓皤皤。 自言令斯邑,前后知几何。 岂弟如父母,张令良不多。 往者不可作,来者谁同科。 吏治日芜秽,民病日沉痾。 语罢还太息,继以涕滂沱。 何况十年来,无岁无干戈。 黄尘迷道路,白骨被陂陀。 原田自膴膴,孰种麦与禾。 遗黎转茕茕,短褐不至腂。 念此丧乱际,思治意则那。 今焉亦已幸,得见羲与娥。 脱之涂炭中
注释 连雨杂书三首 其一:连日大雨不停,江风也生早寒。我现在心情不快乐,长叹不已。何必当初决去胡人,不去追求荣华富贵。只留下父母担心的愁思,等到岁末衣裳单薄。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谪到岭南期间,是一首反映边远地区生活艰苦、人民疾苦之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岭南连日大雨不止、江上寒风袭人的景色。“殊未已”是说这场雨并没有停的意思。“江风生早寒”,说明此时正值隆冬,江上寒气逼人
【注释】《连雨杂书三首》其二:束发学为文,志在秦汉上。异彼经济具,持此将安往?自悲还自慨,云胡常养养。不见力田者,宁复计荒穰。 “束发”句:指少年时立志学习文章。“束发”即束发而冠,古代男子十五岁行冠礼后要束发。这里指年轻时立志于文章之道。“秦”汉,这里泛指文章的渊源。 “异彼”句:意思是说,自己不同于那些专攻经济的人。“经济”一词,原意为管理财务、经国治事等。这里指专攻经世致用之术的人。
《连雨杂书三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作者在连日的阴雨中,独自闷坐时写的。诗的前两句“郁郁苦无聊,起坐读古书”,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事业上的失意和苦闷。中间二句“一篇未云毕,感触增嗟吁”,表达了他读古书时产生的感慨。最后二句“义秦为文夫,丘轲见谓迂”,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兼有叙事、记景、抒情、写人等手法。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