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槌万凿出深山,烈火丛中炼几番。
粉骨碎身都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千槌万凿:比喻经历许多艰难困苦。
烈火丛中炼几番:经过烈火的锻炼,才能炼就真金。
粉骨碎身都不顾: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所顾忌。
只留清白在人间:只希望留下自己的清白。
【赏析】
《咏石灰》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七绝。此诗托物咏人、咏己,以石灰喻人,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和为国尽忠的高尚精神。全诗通过描写石灰被锤炼出“青天”的过程,热情赞美了石灰在烈火焚烧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类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石灰这种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诗人愿为正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壮志豪情。
诗的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以“千锤”“万击”两词起头,便给人以强烈之感。它形象地描绘了石灰从形成到成为坚硬的石灰石所要经历的漫长岁月和千难万险。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进一步写石灰在烈火的考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更进一层,写石灰在烈火中煅烧成“青天”时,它所显示出来的“粉身碎骨”的从容气度。最后一句“若非烈士永垂休。”是说如果不是像石灰那样具有崇高精神和坚定意志的人,那他也就永远休矣!这结尾之语,既是对石灰的赞颂,也是对人的劝诫;既歌颂了石灰的美好情操,又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石灰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感情色彩与行为特征,使其仿佛具有了某种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这样写,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美,又使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