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翁,老更勤,种田何曾辞苦辛。
鸡皮鹤发十指秃,日向田间耕且斸。
雨旸时若得秋成,敢望肥甘充口腹。
但愿公家无负租,免使儿孙受凌辱。
吏不敲门犬不惊,老稚团圞贫亦足。
可怜憔悴百年身,暮暮朝朝一盂粥。
田舍翁,君莫欺。
暗中朘剥民膏脂,人虽不语天自知。

【注释】

田舍翁:农村中的老农。老更勤:年岁已高,仍然勤劳。种田:种地。辞苦辛:不辞劳苦。鸡皮鹤发:指年老体衰的容颜。鸡皮:形容皮肤如鸡皮一样粗糙。鹤发:白头发。十指秃:双手长满了老茧。斸:同“铲”,翻土用的农具。雨旸(yáng ráng)时若得秋成:天晴的时候如果秋天能顺利丰收。雨旸:晴天,即天气晴朗。秋成:秋天的收获。敢望肥甘充口腹:不敢盼望吃肥美的食物和甜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肥甘:食物中有肥肉和甘美的味道,泛指美食。充口腹:填满肚子。公家:朝廷。无负租:不要拖欠租税。负:拖欠。使儿孙受凌辱:让子孙受欺负和侮辱。吏不敲门犬不惊:官吏们不来敲你的门,狗也不敢大声吠叫。团圞(tú huán)贫亦足:虽然贫穷但心安理得。团圞:聚集,聚集在一起的样子。团:团聚、聚合。贫:贫穷。人虽不语天自知:人们不说话,上天也知道。

【赏析】

此诗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当时诗人任太学正兼管两京国子监,目睹了农民的悲惨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田舍翁,老更勤,种田何曾辞苦辛。”写一位年老的农民,他虽然已经老了,但他依然非常勤劳,在地里辛苦劳作,从不抱怨。这里的“更”字,写出了他的勤劳程度,而“老”字则写出了他的年龄。

颔联“鸡皮鹤发十指秃,日向田间耕且斸。”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老农的外貌和形象。他的皮肤像老了的鸡皮一样粗糙,头发像白色的鸽子一样稀少,双手长满了老茧。他每天都要到田间去耕作和翻土。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农的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颈联“雨旸时若得秋成,敢望肥甘充口腹。但愿公家无负租,免使儿孙受凌辱。”则是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他们希望天气能够好起来,使得秋天能够顺利丰收,这样就能有好的收成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不要因为欠租而被欺凌和羞辱。

尾联“吏不敲门犬不惊,老稚团圞贫亦足。”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在这里,没有官员来骚扰,也没有狗来吠叫,农民们团结一心,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知道即使再穷,也不会受到欺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年老的农民,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公平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农民所承受的痛苦和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