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倦依苔壁,松高挂钵囊。
始知心地稳,翻见水云忙。
夜黑鬼生火,天寒雁叫霜。
深林人影少,日月似鸿荒。

【注释】

初居无碍庵:初到无碍庵。

锡:指僧人的锡杖。倦依苔壁:疲倦倚着苔藓覆盖的墙壁。

松高挂钵囊:在高大的松树上悬挂着僧钵。

始知心地稳:这才知道内心的平静。

翻见水云忙:反而看到流水和云雾都忙碌起来。

夜黑鬼生火,天寒雁叫霜:夜深的时候鬼火闪烁,寒天里雁群惊飞发出凄厉的叫声。

深林人影少,日月似鸿荒:深山中人迹罕至,太阳、月亮好像鸿鸟一样荒凉。

【赏析】

首联:“锡倦依苔壁,松高挂钵囊。”

这两句是写初到无碍庵时的情景。诗人来到无碍庵,感到十分疲倦,于是倚靠在苔藓铺满的墙壁上休息。而那高大的松树上则挂着一个僧人的行囊。

次联:“始知心地稳,翻见水云忙。”

这两句是说,在这寂静的环境里,他开始感到内心的平静,并且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忙碌中。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翻见”,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三联:“夜黑鬼生火,天寒雁叫霜。”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光下,一群大雁在寒风中飞翔,发出悲凉凄切的叫声。

四联:“深林人影少,日月似鸿荒。”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深林中的孤独感。诗人看到深林中人烟稀少,连太阳和月亮都显得那么荒凉,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在空中飞行,没有同伴。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初到无碍庵时的心情变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