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几丛绿,多从新雨生。
足于清水濯,路在落花行。
奇石即思拜,好山不辨名。
柳条莫尽折,借与倦啼莺。

注释:

在溪边,几丛新长出来的绿草。它们多是从刚刚下过的一场春雨中生长出来的。

我在这里洗去足上的泥沙,沿着落花铺就的路径行进。

奇石令我想到要拜谒,好山却无法分辨其名。

柳条不要都折断了,让疲倦的莺儿借去啼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首句”溪上几丛绿”,是全诗的写景之始。诗人以”几丛绿”来开篇,既表现了景色的清新秀丽,又点出了时间的早春。次句”多从新雨生”,紧承首句而来,描绘出新绿的生机。新雨过后,溪水清澈,溪边的花草树木都显得格外鲜活、生动。这两句看似平常,但细品之下,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句”足于清水濯”,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进行心灵的洗礼。这里的”清水”,既是实指溪水,也是比喻人的心灵;而”濯足”则暗示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第四句”路在落花行”,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品味生活的滋味。这里的”落花”,既是实指溪边的落英纷飞的景象,也是比喻人生的美好时光;而”行”字则暗示了人生的旅途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接下来三句,诗人分别写了石头、山川、柳枝三个不同的意象。第五句”奇石即思拜”,是诗人对自然界中的奇石产生了敬畏之心。这里的”奇石”,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奇山怪石,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而”思拜”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些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之情。第六句”好山不辨名”,则是诗人在赞美大自然的美丽之余,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薄和超脱。这里的”好山”,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秀美山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宁静之地;而”不辨名”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淡和放下。最后一句”柳条莫尽折”,是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这里的”柳条”,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垂柳,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的希望和梦想;而”莫尽折”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溪边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关键词词也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和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