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山上人来稀,天堂山僧去不归。
归时托钵予亦去,回听钟声隔翠微。

注释:天堂山的山路人烟稀少,去天堂山的和尚也不愿回来。等他回来时我托钵(行乞),他也走了,回听那钟声隔着翠微山峦传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行路难、行乞僧之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天堂山的山路人烟稀少,去天堂山的和尚也不愿回来。而当和尚回来行乞时,诗人却托钵而行,也不愿回去。最后一句“回闻钟”,以钟声作结,余韵悠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以及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深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苦乐、生死轮回的一种哲学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天堂山、僧人、行者、钟声等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诗中的情境更加鲜明。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古诗的风骨,又不失诗歌的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