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阁相邀揖罢还,传心御幄敢跻攀。
使君莫怪频流涕,原是螭头旧侍班。
郡阁相邀揖罢还,传心御幄敢跻攀。
使君莫怪频流涕,原是螭头旧侍班。
注释:在郡阁中与朋友相邀后告别返回,我们敢于登上御座的殿堂。您不要奇怪我频频流泪,因为我原本就是曾经侍奉陛下的大臣。
赏析:诗的前两句“郡阁相邀揖罢还,传心御幄敢跻攀”描绘了诗人在郡阁中的一次聚会。他与朋友相邀后便告辞离开,心中充满了对皇帝的敬畏和对朝廷的忠诚。而接下来的“传心御幄敢跻攀”,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他敢于登临御座之堂,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诚和勇气,更是一种对皇权的尊重和崇拜。
钱澄之(1612年—1692年),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远公,又字既济,号灌畦,浙江义乌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经学家。他一生著作宏富,尤以经学见长。其作品多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以抒情见长,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被誉为“浙东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诗是钱澄之作于明末清初的作品,反映了作者身处乱世,依然保持忠诚与勇气的心路历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才,以及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
钱澄之的《行路难 其二十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和时代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首诗对于理解明末清初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