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腊火照关门,撤尽防兵野戍存。
岭娇已凭驱铁马,海天何事竖降幡!
甘辞义士田横岛,漫负通侯汉主恩!
此日穷庐归未得,绝班可似故年尊?

有所闻作 其二 (丙戌)

单于腊火照关门,撤尽防兵野戍存。
岭娇已凭驱铁马,海天何事竖降幡!
甘辞义士田横岛,漫负通侯汉主恩!
此日穷庐归未得,绝班可似故年尊?

注释:

  • 《有所闻作 其二》是明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 第一句“单于腊火照关门”中,“单于”指的是古代匈奴的首领;“腊火”指的是腊月的烟火,通常用来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关门”可能是指边境的重要关口或要塞。这句话描绘了边境地区在冬末春初时的景象。
  • 第二句“撤尽防兵野戍存”中,“防兵”指的是边防部队的士兵;“野戍”指的是边远地带的防御工事;“撤尽”意味着全部撤回或撤离;“野戍存”则表示这些防御工事仍然存在。这句话反映了战争结束后,边境地区的防御力量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已经减弱。
  • 第三句“岭娇已凭驱铁马”中,“岭娇”指的是山岭上的美景或壮丽景象;“铁马”指的是战马,象征着英勇和力量;“倚凭”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凭借或依赖。这句话描绘了山岭上的风景,暗示着战争结束后,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欣赏和欣赏。
  • 第四句“海天何事竖降幡”中,“海天”指的是大海和天空;“竖降幡”是指在海上竖起旗帜,通常表示投降或示弱。这句话表达了战争结束之后,人们不再需要展示勇气和力量,而是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 第五至八句都是表达诗人的个人感受和观点。第九句“甘辞义士田横岛”中,“甘辞”可以理解为愿意接受某种条件或要求;“义士”指的是有正义感和勇气的人;“田横岛”可能是指与战争有关的历史事件或地点。这句话暗示着诗人对于战争中的牺牲者和英雄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 第十句“漫负通侯汉主恩”中,“通侯”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封爵,通常用于表示地位显赫或有权有势的人物;“汉主恩”指的是汉朝皇帝的恩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统治者和恩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 最后一句“此日穷庐归未得”中,“穷庐”指的是简陋的房屋或住所;“归未得”意味着尚未回到自己的地方。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结束之后的生活状况的担忧和期待。
  • 第十一句“绝班可似故年尊”中,“绝班”可以理解为断绝了某种关系或身份;“故年尊”可能是指过去的年高德重的前辈或长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年长的前辈或长者的期望和敬仰之情。

赏析:

《有所闻作 其二》是明代诗人钱澄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共五百零八个字。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述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首两句“单于腊火照关门,撤尽防兵野戍存。”通过描绘冬末春初时边境地区的景色,引出战争的影响。这里的“单于”,即指古代匈奴的首领,他利用腊月的烟火来庆祝和祭祀,象征着一种盛大的节日氛围。然而,这种节日的氛围却被战争所打破,边境的防御力量被全部撤出,只剩下一些残破的防御工事。这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影响。

接下来的句子“岭娇已凭驱铁马,海天何事竖降幡!”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场景。山岭的美丽景色依然存在,但人们已经不再需要依靠战马的力量去征服和征服。相反,人们可以依靠和平的方式去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美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相反,海天之间仍然竖立着旗帜,表示着投降或示弱的姿态。这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战争结束后的复杂情感和现实困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冲突和对比。诗人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展现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其内容和主题上。

《有所闻作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度的作品,它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绘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意义,成为明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