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襦出国门,遥望界垣树。
上连苍梧云,下荫漓江渚。
华叶辨丰凶,巢穴识风雨。
有似英雄人,龙蛇争割据。
周周啼衔羽,猩猩谙人语。
抚此琼枝树,娑婆慰离旅。

【译文】

离开家乡到国外,远望边城有树木。上连苍梧云端,下荫漓江岸边。华叶辨出丰凶兆,巢穴识知风雨变。似英雄人龙蛇争,周周啼声衔羽翼。猩猩谙人语,抚此琼枝慰离旅。

【注释】

  1. 述征:即《征士怨》,乐府古题。
  2. 弃襦出国门:指弃家出外远行。
  3. 界垣:国境的围墙,这里代指边境。
  4. 苍梧云:指苍梧山的云气。
  5. 漓江渚:指漓江中的洲渚。
  6. 有似英雄人:像英雄般的人,指那些为国事奔走、忧国忧民的人。
  7. 周周啼衔羽:周而复始地鸣叫,嘴里叼着羽毛,形容鸟儿的悲鸣。
  8. 猩猩谙人语:猩猩懂得人类的语言。
  9. 娑婆:梵语的音译,意为佛经中说的“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征夫思乡之情的诗。诗中通过写景和借物抒情来表达作者的哀怨之情。
    起首二句,诗人描写了在国境线上遥望家乡的情景。“弃襦出国门”表明了离家的原因——为了保家卫国。“遥望界垣树”则写出了诗人站在国境线上远眺家乡的情景。“上连苍梧云,下荫漓江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云彩仿佛连接着苍梧山上的白云,江流则如同一条玉带,环绕在漓江之中。这些景物都象征着祖国的美好与富饶,也暗示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
    第三四句,诗人进一步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发现,这些华美的树叶能够辨别出丰年与荒年的征兆;而鸟巢则能够预知风雨的变化。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有着相似之处,都充满了智慧与规律性。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欣赏。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生物与人相比拟。“有似英雄人,龙蛇争割据”,这里的“英雄人”指的是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如龙蛇般的英勇善战,争分夺秒地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这种比喻既表现了诗人对那些英雄们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最后四句,诗人以更加细腻的情感描述了离别的场景。“周周啼衔羽,猩猩谙人语”,这里的“周周”指的是小鸟不断鸣叫的情景,而“猩猩谙人语”则是说猩猩懂得人类的语言。这些生动形象的描绘,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然而,他也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与追求,而是选择继续前行,寻找新的归宿。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描绘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