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已识韩荆,今日相逢眼倍明。
黑鬓挂冠高世见,沧江对酒故交情。
鸾凰不寄人间迹,鸥鹭还寻物外盟。
举俗好名君好隐,三吴风月更谁争。
这首诗是送给莫同知(字同)的,他即将离开吴江返回故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送莫同知还吴江
“十年前已识韩荆”:这一句表明诗人在十年前就认识莫同知了。”韩荆”可能是他的别号或者姓名,但具体是谁并不确定,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明确。”识”在这里意味着了解、相识。
今日相逢眼倍明:这句表示诗人和莫同知今天再次相见,使得诗人的眼睛更加明亮,可能是因为重逢的喜悦。”倍明”强调了这种感觉的强烈。
黑鬓挂冠高世见:这一句描述莫同知虽然年岁已高,但他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志向,不满足于世俗的生活,而是选择退隐。”黑鬓”指的是黑色的头发,”挂冠”是指放弃官职,”高世见”则是指超越世俗的眼光。
沧江对酒故交情:这句表达了诗人与莫同知之间深厚的友情。”沧江”可能指的是宽阔的河流,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深远的友谊。”对酒”表示他们在一起喝酒,”故交情”指的是长久以来的深厚情谊。
鸾凰不寄人间迹:这句诗用鸾凰比喻莫同知,暗示他不愿意像鸾凰一样寄居在人间,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不寄”意味着不愿意留下痕迹,”人间迹”则是指人世间的痕迹。
鸥鹭还寻物外盟:这句继续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鸥鹭在水面自由翱翔,寻找它们与世隔绝的伴侣,”物外盟”指的是一种超然脱俗的友谊或关系。
举俗好名君好隐:这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们追求名声和地位,而莫同知却选择隐居生活,不被世俗所束缚。”举俗”指的是整个社会,”好名”指的是追求名声,”君好隐”则是说莫同知喜好隐居。
三吴风月更谁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莫同知的评价,认为他在吴地的山水中,无论风吹草动还是月光皎洁,都显得特别引人注目,无人能与之匹敌。”三吴”指的是吴地,即今天的江苏一带,”风月”则是指自然风光和月光,”更谁争”表示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莫同知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他高远志向和淡泊名利的赞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