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夸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

希夷先生墨竹歌

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

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夸大盈尺。

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

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

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

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

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

丁宁举似一转语,截断世间无限事。

领略真仙上上机,参同古佛空空义。

古来画史虽无数,争似仙人得天趣。

笔势翩翩入三昧,玄旨明明标一句。

梵经合受天人礼,仙迹那无鬼神护。

五百年来如电过,一幅霜缣完未破。

湍水东流鹤不归,峨眉西逝龙犹卧。

故乡之子慕神仙,偶收图画如有缘。

锦囊新装绿玉轴,彤管更赋青霞篇。

安得至宝不磨灭,期与好事相流传。

先生闻此应大笑,水中捉月真可怜。

【注释】

希夷:即陈希夷,北宋画家,以画墨竹著名。墨竹:指用墨汁画的竹子。

琅璚(láng huī):一种美玉。

飞白:指用笔迅速,行笔疾速而留有痕迹,犹如飞白一般。

夜光:指珍贵的宝石。

云何:何等。

画首:画幅上部。

凤翥(zhù)龙蟠:形容气势雄壮、雄伟。

五百年:指宋真宗景德年间,距唐代已有五百余年。

锦囊:指装有珍贵物品的袋子或包袱。

彤管:红色的笔。

【赏析】

《希夷先生墨竹歌》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通过写希夷墨竹图的价值,表达了对希夷先生及其作品的赞美及对其高超技艺的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水墨淋漓数茎竹,琅玕不羡多成束。”描绘了希夷先生笔下的墨竹生动活泼,墨色淋漓,竹枝挺拔,形象逼真。这两句话通过对墨竹的形象描写,为后面的赞颂打下了基础。

接着两句“飞白玲珑一片石,夜光休夸大盈尺。”则是对墨竹的细节刻画,飞白和玲珑都表现的是墨竹的质感和形态。而夜光则暗喻墨竹的光泽,虽然夸张但并不失真。这两句是对墨竹的进一步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接下来的两句“云何此画价无敌,乃是希夷之真迹。”是对希夷先生的作品价值的肯定。这里的“无敌”表明这幅作品在价值上无人能比,而“真迹”则强调了它是真正的希夷先生的作品。这两句话既是对画作的赞扬,也是对画主的赞扬。

后面几句“列仙籍中多品流,先生况是神仙伯。宣靖仙材亦不群,寻师遥入华山云。”则是从历史角度对画主的高度评价。这里提到了“列仙籍”,意味着画主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仙人的境界,这是对画主的最高赞誉。同时,“宣靖仙材亦不群”则表明画主的才华出众,与众不同。而“寻师遥入华山云”更是直接点明了画主的超凡脱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修养。

接下来几句“解颜一盼不易得,敢望挥毫遗此君。”则是对画主人格魅力的赞美。画主能够以宽厚的笑容面对一切困难,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同时,画主还敢于创作出这样的画作,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最后几句“画首题诗兼姓字,凤翥龙蟠三十四。”则是对画主创作的赞美。画首题诗和姓氏的加入,使整幅画作更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画中的凤凰和龙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画主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对画主及其作品的赞美,表达了对画主及其作品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喜爱。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品德高尚、艺术精湛的画主形象,让我们对画主充满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