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鲁山子,此地讲经年。
长者开精舍,门徒聚法筵。
上方回锡杖,高坐发香烟。
指点杨枝拂,翻披贝叶编。
辩才超正觉,慧照破冥筌。
解脱周尘界,光明彻大千。
山川震十地,龙象见诸天。
梵乐流云下,灵花蔽日悬。
我生惟率尔,彼岸转茫然。
学道惭馀齿,寻师负宿缘。
绳床无虎卧,画壁有虫穿。
隙网垂银树,阴苔缀石莲。
神灯风已灭,仙镜月空圆。
随喜乖三会,含悽向四禅。
真乘仍自蔽,疑义竟谁诠。
稽首西来意,非公那复传。
这是一首关于佛教禅宗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鲁山禅师故院的景象,以及他在此地讲经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
过鲁山禅师故院世传师讲经雨花因题斯句
昔闻鲁山子,此地讲经年。
长者开精舍,门徒聚法筵。
上方回锡杖,高坐发香烟。
指点杨枝拂,翻披贝叶编。
辩才超正觉,慧照破冥筌。
解脱周尘界,光明彻大千。
山川震十地,龙象见诸天。
梵乐流云下,灵花蔽日悬。
我生惟率尔,彼岸转茫然。
学道惭馀齿,寻师负宿缘。
绳床无虎卧,画壁有虫穿。
隙网垂银树,阴苔缀石莲。
神灯风已灭,仙镜月空圆。
随喜乖三会,含悽向四禅。
真乘仍自蔽,疑义竟谁诠。
稽首西来意,非公那复传。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参观鲁山禅师故院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 昔闻鲁山子:诗人以前就听说过鲁山禅师的名字。
- 此地讲经年:在这个地方讲经已经有很多年了。
- 长者开精舍:长者(即鲁山禅师)开设了一个寺院。
- 门徒聚法筵: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佛法。
- 上方回锡杖:锡杖是僧人用来行走的工具,上方表示高的地方,这里指寺庙的高层。
- 高坐发香烟:高坐在寺庙里,香烟弥漫。
- 指点杨枝拂:用杨柳枝轻轻拂拭。
- 翻披贝叶编:翻阅着贝叶经书。
- 辩才超正觉:具有辩论的能力,超越了觉悟的境界。
- 解脱周尘界:解除了世俗的束缚。
- 光明彻大千:佛法的智慧如同阳光普照一切众生。
- 山川震十地:大自然的震动可以影响到十个地方。
- 龙象见诸天:龙和象出现在天空中,形容佛法的威力。
- 梵乐流云下:佛音如流水般飘荡在云层之间。
- 我生惟率尔:我的一生都是如此随意而自然。
- 彼岸转茫然:面对生死轮回感到迷茫。
- 学道惭馀齿:学习佛法感到惭愧。
- 寻师负宿缘:为了寻找佛法而背负着前世的因缘。
- 绳床无虎卧:绳床没有虎卧的痕迹,表示清静简朴的生活。
- 画壁有虫穿:墙上的壁画被虫子蛀穿。
- 神灯风已灭:神像前的灯熄灭了,表示信仰的力量减弱。
- 仙镜月空圆:仙人的镜子因为月光而变得完整。
- 随喜乖三会:随喜(即随喜赞叹)违背了三个阶段的修行。
- 含悽向四禅:心中充满悲伤,向往四个禅定的阶段。
- 真乘仍自蔽:真正的佛法仍然被遮蔽。
- 疑义竟谁诠:对于佛法中的疑惑,究竟谁能解释清楚?
- 稽首西来意:叩头致敬,表达对佛法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 非公那复传:如果不是您亲自传授,那么这些佛法就不会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