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忆寻真地,秋来兴可乘。
仙人偶相约,才子更同登。
晚日馀烟雾,凉天减郁蒸。
金茎生片露,玉井湿残冰。
水对瑶坛直,山围翠树层。
灵宫七彩帐,深殿百枝灯。
过涧窥泉脉,攀崖步石棱。
云扶上缥缈,风引入凌兢。
浪喜追游并,犹惭作赋能。
醉中操翰墨,应仗酒如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游天坛沈道士馆得登字:游览天坛的沈道士馆,得到了“登”字。
屡忆寻真地,秋来兴可乘:屡次想起寻找真地方,秋天到来时兴致可以乘。
仙人偶相约,才子更同登:神仙偶然相约,有才的文人也一同登上。
晚日馀烟雾,凉天减郁蒸:傍晚太阳余下的烟云,凉爽天空减少郁热。
金茎生片露,玉井湿残冰:金色的茎上长出一片露水,玉制的井口沾满残留的冰珠。
水对瑶坛直,山围翠树层:水流对岸是瑶台,山峦围绕绿树丛。
灵宫七彩帐,深殿百枝灯:灵宫里七彩的帐幕,深殿里有一百盏明亮的灯火。
过涧窥泉脉,攀崖步石棱:走过溪涧窥视泉水的流脉,攀着山崖走步在石棱之间。
云扶上缥缈,风引入凌兢:云雾托起我飘然上升,微风引导我进入凌虚的仙境。
浪喜追游并,犹惭作赋能:高兴追随游人一起游览,却惭愧自己没有才能。
醉中操翰墨,应仗酒如渑:在醉酒中挥洒笔墨,应该像渑池之会那样,以一斗酒招待客人。渑池之会指战国时期秦国大臣吕不韦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策划的宴请文臣武将的活动。
【答案】
①首联写诗人多次游览寻访真地方,秋气渐浓,兴致盎然,终于在天坛沈道士馆得到“登”字。②颔联写诗人因遇仙人而高兴,又因有才人同行而自豪。③颈联写诗人看到夕阳西下、凉意渐生的美景,以及天台上的琼花晶莹洁白如玉。④尾联写诗人饮酒赋诗,沉醉其中,神飞仙逸;他自惭无才,但仍然豪情满怀。全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寻真过程中所见所感,表现了游仙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寻访真地方遇仙人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游历求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屡忆寻真地”,点明题目中的“游天坛”。诗人多次游览寻访真地方,秋气渐浓,兴致盎然,终于在天坛沈道士馆得到“登”字。“仙人偶相约”两句写诗人与仙人相遇,欣喜若狂。“才子更同登”则说有才华的人也与他一起登上了这座名山。这几句从侧面描写了天坛的秀丽景色,为下文写仙人相邀作了铺垫。
“晚日余烟雾,凉天减郁蒸”,写诗人登上天坛后的所见。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周围的烟雾;天气凉爽,空气中的湿热之气也随之消散。“金茎生片露,玉井湿残冰”两句进一步写诗人登山观景的感受。金茎即铜铸的柱状物,诗人登上山顶后见到阳光照射在上面,反射成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露珠。而玉井则是古代帝王陵墓中挖建的井穴,这里用“残冰”二字形容井中积水,显得更加寒冷清冷。
“水对瑶坛直,山围翠树层”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所见。水边相对的山峰直入云霄,山间环绕的是层层叠叠的青翠树木。这一联写出了天坛周围群山环抱,碧树成荫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心中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
“过涧窥泉脉,攀崖步石棱”两句写诗人继续游览所见。他越过溪涧观察泉水的流动脉络,沿着山崖行走探索石头的棱角。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行走探幽的景象,表现出他游山玩水时的兴致勃勃。
“云扶上缥缈,风引入凌兢”两句写诗人在仙境中所见。云朵托着他飘升到虚无缥缈的境地,微风吹拂着他让他进入高高的空中。这两句写出了仙境中美妙绝伦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浪喜追游并,犹惭作赋能”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心情。高兴追随游人一起游览,但内心却是羞愧自己没有像仙人一样拥有神奇本领。这两句既是对自己没有超凡能力的自嘲,也是对仙境中那些拥有非凡本领者的羡慕之情。全诗以游山玩水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在游览寻访真地方途中遇到神仙相邀的场景,通过一系列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慨与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