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盈乃生魄,阴极阳复来。
损馀补不足,天道良昭哉。
淳朴日浇散,斯理亦何乖。
既剥犹未已,丰亨尚增培。
君子过佚乐,小人穷之灾。
所愿均厥施,九域登春台。

这首诗是《拟古四十一首》中的第三十三首,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月盈乃生魄(月盈)——月亮圆满之后,便有新一个月相的出现。(生魄:新月出现)
阴极阳复来(阴极)——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又重新出现。(复来:出现)
损馀补不足(损馀、补不足)——减少多余的部分,增加不足的部分。(损、补:增减)
天道良昭哉(天道)——天理是明白无误的。(昭哉:明确、清晰)
淳朴日浇散(淳朴)——纯真质朴被逐渐消磨散乱。(浇散:消磨)
斯理亦何乖(斯理)——这种道理也有什么违背?(乖:违背)
既剥犹未已(既剥)——已经剥落的仍未停止。(未已:未结束)
丰亨尚增培(丰亨)——富裕美好还要增加培养。(丰亨:富足美好)
君子过佚乐(君子)——君子过度享受安乐。(过:过多)
小人穷之灾(小人)——贫穷的人遭受灾难。(穷:贫困)
所愿均厥施(所愿)——所期望的是公平地施予。(均:均匀)
九域登春台(九域)——九州大地都登上春天的台阶。(登春台:登上春天的台阶)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变化来比喻社会的变迁,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月盈”与“生魄”、“阴极”与“阳复来”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引出了对“损馀补不足”、“天道良昭哉”等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淳朴日浇散”、“斯理亦何乖”等现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最后,诗人以对“君子过佚乐”、“小人穷之灾”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追求,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引申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评论。诗人以月亮盈亏变化为例,形象地描绘了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深刻见解。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此外,诗人通过对君子和小人的对比,强调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和深厚的思想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