驺虞兽之瑞,麒麟兽之仁。
物性尚不杀,而况形为人。
夫何周辙东,王道久已湮。
孙吴骋狙诈,申商号无恩。
流毒剧洪水,遗黎苦漂沦。
强嬴灭诸国,三户亡咸秦。
天道信反覆,永为来世陈。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驺虞兽之瑞:指古代传说中的驺吾,被认为是麒麟的一种,象征着吉祥和祥瑞。
  • 麒麟兽之仁: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圣动物,象征着仁德和吉祥,因此也体现了仁爱的精神。
  • 物性尚不杀:即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应该具有仁慈之心,不应随意杀戮生灵。
  • 夫何周辙东: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朝的政治道路或治国理念已经消失,无法再恢复。
  • 王道久已湮:王者之道已经被遗忘或废弃,难以重新振兴。
  • 孙吴骋狙诈:孙吴是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和越国,这两个国家以诡谲多变、善于用计著称。
  • 申商号无恩:申不害和商鞅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主张严明法度,强调法治而非人治,因此被批评为缺乏仁爱和同情。
  • 流毒剧洪水:洪水泛滥成灾,比喻战争或政治斗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 遗黎苦漂沦:百姓在战乱中遭受苦难,流离失所。
  • 强嬴灭诸国:秦国强大,先后灭掉了六国(韩、赵、魏、楚、燕、齐),使中国陷入了分裂的状态。
  • 三户亡咸秦:秦国虽然强大,但最终被三个普通百姓联合起来推翻了统治。
  • 天道信反覆:天道(天意)是不可预测、变幻莫测的,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 永为来世陈:这种历史的循环和变迁将会在未来的世代中继续上演。

赏析如下: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神兽和政治家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诗人通过对比“物性尚不杀”与“夫何周辙东”、“王道久已湮”与“孙吴骋狙诈”,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诗中的“流毒剧洪水”和“遗黎苦漂沦”等句子,描绘了战争和政治斗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一句“强嬴灭诸国”则展示了秦国的强大和最终的灭亡,反映了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深刻理解。

《拟古四十一首·其七》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的诗歌,也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通过对古代传说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自然和谐与人道尊严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和社会变革的残酷现实。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和警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