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
潞水东风斜卷幔,金台晚照远衔衣。
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
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
注释:
①孙俊先生:指孙宏,字公度,南宋诗人。公元1057年出生,公元1126年去世。
②都门:京城的城门。
③柳絮飞:比喻春景。
④潞水:即潞河,流经北京,注入渤海。
⑤金台:指洛阳,唐武则天建都于此。
⑥收功:指取得功名。
⑦行乐:指游乐。
⑧桑榆:日落之处,借指晚年。
⑨颍川:地名,在今河南。
⑩德星辉:美称他人德行高洁。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二年)三月,当时北宋灭亡,诗人孙宏被俘北去,途经汴京时所作。全诗写送别之情,语言质朴,意境优美。
开头二句:“先生七十引年归,送别都门柳絮飞。”首句点出时间、地点和人物。“先生七十”表明其已年老;“都门”指明送别的地点。“引年”一词出自《论语》,意思是推让年龄,表示谦恭。“飞”形容柳絮飘飞的样子,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了春日里柳絮飞舞的景象。
第三四句:“潞水东风斜卷幔,金台晚照远衔衣。”“潞水”指流经京都开封的御河水,这里泛指北方。“东风”指暖风,春风拂面的感觉。“卷幔”,打开帷幕,指宴会结束或客人离去。“金台”指洛阳。这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与友人在洛阳相聚时的情态,用“斜卷幔”形容宴会结束时的场面,用“晚照”来衬托友人离别的情景。
第五六句:“收功桃李心初遂,行乐桑榆志未违。”“桃李”指学生,这里指朋友。“桑榆”指夕阳,这里指晚年。“收功”意谓取得成就。“志”意为志向、志趣。“遂”意为成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已取得成就,但仍然保持着早年的志趣和追求。
第七八句:“况复颍川多故事,到家争仰德星辉。”诗人以颍川为例,表达了自己虽然已经远离故土,但是故乡人民仍然思念着自己,并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够像北斗七星一样照耀四方。这里的“德星辉”是一个美称,用来赞美他人的高尚品格和道德行为。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谦逊有礼、胸怀宽广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