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行厨荐野蔬,多情野老送江鱼。
细询渔钓知何乐,解道纶竿自养愚。
金错飞声初脍玉,银盘放箸且推书。
殷勤更欲沽僮仆,食罢还应问有馀。

【注释】

行厨:指厨师。野蔬:野菜。

多情野老:指渔翁。江鱼:指捕鱼人。

细询:仔细询问。渔钓:打鱼。知何乐:知道什么乐趣。解道:知道。纶竿:钓鱼用的长竿。自养愚:自己养活自己,表示不追求名利,安于淡泊的生活。

金错:黄金的错饰花纹。脍玉:形容烹调得极为精细。银盘:指装有鱼肉的盘子。放箸:放下筷子。推书:放下书写用具。

殷勤:热情周到。沽僮仆:买奴仆。

食罢还应问有馀:吃完了还要问问够不够。应,通“荫”,这里指“还要”。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渔翁的诗,表现了诗人对渔翁淡泊名利、勤劳朴实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正是行厨荐野蔬”是说,正当厨子端上野菜时,那位渔夫来了。这一句写出了渔翁来时的时机和环境,为后文写渔翁的闲适生活作了铺垫。次句“多情野老送江鱼”则直接点明了渔翁的身份,并突出其性格特征。渔翁不仅与世无争,而且十分关心别人,尤其是那些像他一样的渔民。他主动将捕获的江鱼送给他们,表现出他的善良和大度。

三四两句“细询渔钓知何乐,解道纶竿自养愚”进一步描写渔翁的高尚品质。渔翁在向渔夫打听捕鱼的乐趣的同时,告诉渔夫他是怎样通过钓鱼来维持生计的,从而表现了他的淡泊名利、安于淡泊的生活。

五六两句“金错飞声初脍玉,银盘放箸且推书”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描绘,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渔夫捕鱼的技艺和他对生活的态度。“金错”是古代一种装饰品,这里用来比喻菜肴的精美;“脍玉”则是形容烹调得极为精细。“银盘”是盛鱼的盘子,“放箸”则是放下筷子的意思。“推书”则是放下书写用具。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渔夫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最后两句“殷勤更欲沽僮仆,食罢还应问有馀”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渔翁非常热情地招待主人,吃完饭还问他是否还有剩余。这体现了渔翁乐于助人的美德,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美德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渔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安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渔翁的形象,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