澬水西来绕县流,烟波远接洞庭秋。
津头客舫足江货,岸畔人家多竹楼。
甘垒草荒秋月淡,裴亭树老暮烟稠。
浮丘仙子何须问,我亦当年赋远游。

益阳咏古

澬水西来绕县流,烟波远接洞庭秋。津头客舫足江货,岸畔人家多竹楼。甘垒草荒秋月淡,裴亭树老暮烟稠。浮丘仙子何须问,我亦当年赋远游。

译文

在澬水的西端,一条水流绕过了县城,远处的烟波与洞庭湖相连接。津头上,客船满载着来自江中的货物,岸边,人家多建有竹楼。甘垒草荒废,秋夜月光显得清淡;裴亭树木老去,傍晚的烟霭显得稠密。对于浮丘仙子是否应该询问此事,我无需多问,因为我也曾在年轻时远游过。

赏析

《益阳咏古》是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益阳地区的景象,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美好回忆。

首句“澬水西来绕县流,烟波远接洞庭秋”描绘了益阳地区的河流和湖泊景色。澬水从西面蜿蜒流过,与洞庭湖相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烟波”指的是水面上弥漫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远接洞庭秋”则表达了益阳地区与洞庭湖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秋天时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津头客舫足江货,岸畔人家多竹楼”两句描述了益阳地区的商业活动和文化特色。津头是渡口的位置,客船在这里停靠,可以从这里购买到江中的货物。岸畔则是靠近河岸边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建了许多竹楼,这些建筑不仅提供了居住的空间,还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甘垒草荒秋月淡,裴亭树老暮烟稠”则描绘了益阳地区的自然环境。甘垒草是指一种生长在山坡上的草本植物,现在已经变得荒芜,秋天的时候月光显得更加清淡。裴亭树则是一种古老的树木,随着岁月的流逝,它已经变得老态龙钟,傍晚的烟霭也显得更加稠密。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捕捉了益阳地区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通过对地理、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这首诗不仅是对家乡的赞美,也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