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西去接昆崙,河水东来下禹门。
疏凿但能留胜迹,浮沉谁复问真源。
将军三箭功何似,教授千年道仅存。
独立西风看秋色,几多心事向谁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秋日家山杂咏五首 其五》中的第五句。全诗如下:
云山西去接昆崙,河水东来下禹门。
疏凿但能留胜迹,浮沉谁复问真源。
将军三箭功何似,教授千年道仅存。
独立西风看秋色,几多心事向谁论。
逐句解释如下:
云山西去接昆崙:描述的是云山(位于今中国四川省)向西延伸,与昆仑山脉相接的景象。昆仑山是中国西部的一座著名山脉,被视为神话中昆仑山的化身。这里的“接”字表明了一种地理上的延续和连接。
河水东来下禹门:提到黄河从东边流入,最终汇入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入海处的“禹门”。禹门在今天的山东省济南市附近,黄河在此地形成了壮丽的景观。
疏凿但能留胜迹: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表达了一种遗憾或哀愁的情绪。这里的“疏凿”指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人工改造,而“胜迹”则是指这些改造后留下的美丽或值得纪念的地方。
浮沉谁复问真源:这句话表达了对事物本质、源头的探求和思考。在这里,“浮沉”可能指的是事物表面的变迁和波动,而“真源”则是指事物的本质或最初的来源。
将军三箭功何似,教授千年道仅存:这两句诗通过古代将领和学者的形象,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将军三箭比喻英勇的战绩,教授千年道则暗示了学问和知识的长久流传。
独立西风看秋色,几多心事向谁论: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站在秋天的西风吹拂之下,眺望着秋天的景色。他/她心中充满了许多心事,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这里的“独立”和“西风”营造了一个孤独且沉思的氛围,而“秋色”和“心事”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色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功名和知识传承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云山与昆仑、黄河与禹门等自然现象,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哲理思考。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个人内心感受的无奈和对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深深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和敏锐的艺术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