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秋色动关河,辽右天晴一雁过。
白社高人浑懒慢,青毡学士久蹉跎。
西风对酒砧声切,良夜调琴月影多。
珍重远书劳问讯,相思千里奈情何。
【注释】
秋日寄王嘉靖:指秋天的时候,作者寄信给王嘉靖。
渔阳:古郡名,今属天津市蓟县。
动关河:惊动了边塞。
辽右:指辽东一带。
白社:指白居易的《白丝歌》。
“青毡”句:用汉代贾谊典,贾谊在汉文帝时曾为博士、太中大夫等职,因事下狱被贬为长沙王傅。此处以贾谊自比。
“西风”句:用唐人李益诗“西风烈酒多,良夜长调琴”句意。砧声切,指捣衣声。
调琴:调弄琴弦,指弹琴。
珍重:珍惜。远书:远地来的书信。劳问讯:请多加问候。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大元年(1308)春,当时作者是江南行省参知政事、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兼领淮东宣慰使,所以有“遥寄王嘉靖”、“相思千里奈情何”之叹。
首联起兴,点明时间与背景。“渔阳秋色动关河”,写诗人眼前所见景色,也寓含着诗人此时此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秋色动关河”,是说秋季的渔阳地区景色十分优美,足以触动边关和中原的人心。“辽右天晴一雁过”,写诗人所处之地正是辽阳一带,天晴之际,偶尔有鸿雁飞过。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怀念,可谓妙笔生花。
颔联由景入情,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白社高人浑懒慢”,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丝行》中的诗意:“清白明朝归故乡,欲攀杨柳栽金屋。”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意。“青毡学士久蹉跎”,用汉代贾谊的典故,表示自己虽有志向,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施展抱负。“白社”句和“青毡”句都暗含着诗人的身世遭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颈联进一步抒写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西风对酒砧声切”,描写了诗人在西风吹拂的夜晚,一边喝着美酒,一边聆听着家乡传来的悲切的捣衣声。这种声音让人更加思念家乡和朋友。“良夜调琴月影多”,诗人在月光下弹奏着琴声,月影斑驳地洒在地上。这种场景让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朋友,让人更加思念家乡和朋友。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切之情。“珍重远书劳问讯”,希望远方的朋友能够多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时常来信问候;“相思千里奈情何”,诗人深深地思念着远方的朋友,但又不能相见,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念着他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