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满目动哀思,春草春花似旧时。
堂斧已成终古恨,斑斓不复往时嬉。
中宵只解追前梦,隔岁犹如在远离。
却忆高堂览明镜,曾将华发叹年衰。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在《代原甫伤情》中的作品,诗中的“原甫”指的是他的挚友令狐楚。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来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愁。下面我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 风光满目动哀思,春草春花似旧时。
- “风光满目”:形容眼前所见景色美丽如画,充满了美好的氛围。
- “动哀思”:引发了作者深深的哀愁和思念。
- “春草春花似旧时”:春天的草木和花朵依然像往昔那样美丽,但它们无法唤醒作者心中的情感。
- 堂斧已成终古恨,斑斓不复往时嬉。
- “堂斧”:这里指一种乐器,也象征着岁月的变迁和时光的无情。
- “终古恨”:表示一种永恒的悲伤和遗憾。
- “斑斓不复往时嬉”:过去的欢乐时光已经消失,现在只剩下了悲伤和无奈。
- 中宵只解追前梦,隔岁犹如在远离。
- “中宵”:夜晚时分,常常用来描述孤独、寂寞和思念。
- “追前梦”:试图追寻过去的美好梦境,但现实中的困境使得这种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 “隔岁犹如在远离”:时间的流逝使得与友人的重逢变得遥遥无期。
- 却忆高堂览明镜,曾将华发叹年衰。
- “高堂”:指父亲或长辈的地方,也象征着家庭和亲情。
- “览明镜”:用镜子来审视自己的容貌和内心的变化,反映了对自我的反思和感慨。
- “曾将华发叹年衰”: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头发渐白,这一切都是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无常。
赏析: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通过对比过去和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和现在分别后的孤独与痛苦,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感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