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须羽帽破乌桓,丈八蛇矛血未干。
边马尽归元帅幕,蕃刀赠与故人看。
【注释】:
黄须羽帽破乌桓(wū hú):用“黄须”形容胡服的华丽。“羽”是古代战士头上的一种装饰物,用鸟羽制成的帽子。“破乌桓”指攻破乌桓族。乌桓,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南部等地。
丈八蛇矛血未干:丈八蛇矛是古代兵器名,以长而粗为特征,这里指汉军的武器。汉代的丈八蛇矛长约一丈八尺,是一种大型长柄武器。“血未干”指战斗激烈,血流不止,形容战争的残酷。
边马尽归元帅幕:边马指边疆的良种战马,这里指边境地区的战马。“元帅幕”指统帅的帐篷。
蕃刀赠与故人看:蕃刀是指吐蕃制造的刀具,这里指吐蕃的刀剑。“故人”指朋友,“看”指观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在《云中曲八首》组诗中的第七首。此诗写唐军在云中大捷后,凯旋班师,胜利的喜悦洋溢于每个人的心间。诗人通过描绘战场上的情景来表现这次胜利的来之不易。全篇气势雄浑有力,意境壮美豪迈,充满了浓郁的盛唐色彩。
第一句:“黄须羽帽破乌桓”,这是对战场景象的形象描绘。乌桓,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这里,诗人用“黄须羽帽”形容胡服的华丽,用“破乌桓”表明了唐军的威猛和强大,也反映了唐军的士气高涨。
第二句:“丈八蛇矛血未干”,这是对唐军作战情景的具体描写。“丈八蛇矛”是一种长柄大刀,以长而粗为特征,这里指汉军的武器。由于战斗激烈,血流不止,所以“血未干”。这一句既写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又体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第三句:“边马尽归元帅幕”,这句诗表达了唐军凯旋的喜悦之情。“边马”指的是边疆的良种战马,这里特指凯旋归来的战马。“元帅幕”则是统帅的帐篷,象征着胜利者的地位和荣誉。这句诗既展现了唐军的胜利成果,又表达了将士们对统帅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蕃刀赠与故人看”,这句诗则是对将士们慷慨解囊、赠予敌人的行为的描绘。“蕃刀”指吐蕃制造的刀剑,这里特指被唐军击败的敌人的武器。“故人”指朋友,这里指唐军将士们。这句诗既展现了唐军战士们的高尚品质,又体现了他们与敌人之间的友谊和谅解。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战斗中情景的再现以及对将士们情感的抒发,成功地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无敌和盛唐时期的时代风貌。同时,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细节描绘,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