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七月动燕关,云散金台游子还。
欲上高楼重愁思,海涛东望阻天山。

【解析】

本诗为送别诗,首句“秋风七月动燕关”,即指送别时在秋季七月的燕地关塞,这里指燕地,即今河北、山西一带,古为边关;次句“云散金台游子还”,是说天山脚下的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传来了消息说诗人的好友冀康已从远方归来,诗人闻讯后欣喜若狂。第三四两句“欲上高楼重愁思,海涛东望阻天山”是说诗人听到冀康从长安回来的消息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站在高高的楼阁上,望着浩渺的东海,想到天山阻隔,无法与友人相见,不禁又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最后两句“欲上高楼重愁思,海涛东望阻天山”是说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极目远眺,只见波涛汹涌的大海向东延伸,挡住了天山的道路,使诗人无法与友人相见而感到万分惆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答案】

译文:秋风七月动燕关,云散金台游子还。欲上高楼重愁思,海涛东望阻天山。注释:燕关:即燕门关。金台:指长安,即今陕西西安。游子: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的人。高楼:这里借指长安城。愁思:指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东望:指眺望东方。阻:阻止。赏析:这首诗以“秋”、“云”、“海”三字为贯串,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送别友人冀康,登上高楼,面对滔滔东流的大海,眺望天山而产生无限惆怅的画面。首联点出时间、地点和送别的人物;颔联写诗人听到友人归来的消息后的心情变化;颈联写诗人面对浩渺的大海而思念友人的情景;尾联写诗人登高眺望而产生无限惆怅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