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转萧瑟,经心常苦悲。
惊枝鸟不定,斜岭月生迟。
冥思空林薮,春云时蔽亏。
谬言随偃蹇,不敢畏支离。
【注释】
即事:眼前之事。
薄暮转萧瑟:傍晚时分,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声凄冷,也指草木摇落的景象。
经心:心中所想。常:经常,时常。
惊枝鸟不定:鸟儿在秋风吹动的树枝上惊慌不安地飞来飞去。惊枝,惊扰了树枝。
冥思空林薮(sǒu):冥思,指沉思默想。空林,空旷的树林中,比喻孤独寂寞的环境。薮,水草丛生的地方。
春云时蔽亏:春天的云彩不时地遮住月亮。亏,缺损。
谬言随偃蹇(yǎn jiǎn):错误的言论总是随着人的意气而变化。谬,错误。
支离:形体残缺不全的样子,这里指身体残疾或年老体衰。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秋天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忧郁的情感。
首句“薄暮转萧瑟,经心常苦悲”,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伤情绪。接着,“惊枝鸟不定,斜岭月生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鸟儿在风中惊恐不安地飞翔,月亮在山峰上迟迟升起。这些细节描写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冥思空林薮,春云时蔽亏”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独自坐在空旷的树林中沉思,春天的云彩不时地遮挡住月光。这两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最后一句“谬言随偃蹇,不敢畏支离”,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错误言论的无奈和恐惧。他担心自己年迈体衰的身体无法承受生活的重担,因此不敢轻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自我调侃的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幽默感,也反映了他的谦逊和谨慎。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