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
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
江南逆遥翠,况乃吾山中。
茅檐缬丹实,霞幔披重重。
芳荫隐溪梁,激流注遥峰。
伸足濯云瀑,俯首听烟松。
嗟我同生人,食贫守幽踪。
先人有遗区,树植意想从。
兰苕被巉石,墄滋袭苔茸。
箕踞弄鸣弦,泠然送泉风。
胡为事行役,劳劳昧所终。
归欤遂结庐,与尔巢梧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旅次寄两弟山中》。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旅服涉尘泞,戒途如即戎。(注释:穿着旅途的服饰,行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如同备战的士兵一样警惕。)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1. 双飞蘸水燕,孤鸣出云鸿。(注释:一对燕子在空中翱翔,发出清脆的鸣声;一只孤独的大雁从天空飞过,发出悠长的鸣叫。)
  •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和大雁是春天常见的鸟类,代表着生机和活力。
  1. 江南逆遥翠,况乃吾山中。(注释:江南地区远眺绿色山脉,何况是我家乡的山间。)
  • 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茅檐缬丹实,霞幔披重重。(注释:简陋的茅草屋上覆盖着红色的果实,仿佛一层层层叠叠的红色帷幕。)
  • 描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1. 芳荫隐溪梁,激流注遥峰。(注释:茂密的树荫遮蔽着小溪上的桥梁,湍急的水流冲刷着远处的山峰。)
  • 描绘了山涧流水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1. 伸足濯云瀑,俯首听烟松。(注释:伸出脚丫洗濯着像瀑布一样的云雾,低下头聆听着烟雾缭绕的松林。)
  • 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1. 嗟我同生人,食贫守幽踪。(注释:感叹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只能依靠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隐居在这片幽静的山林之中。)
  • 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的认识和感慨。
  1. 先人有遗区,树植意想从。(注释:祖先留下的庭院,种植着树木,寄托着我的愿望和思念。)
  • 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先辈们的缅怀之情。
  1. 兰苕被巉石,墄滋袭苔茸。(注释:兰花和苕草生长在陡峭的石头上,覆盖着青苔。)
  • 描述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丽。
  1. 箕踞弄鸣弦,泠然送泉风。(注释:坐着的姿势像是箕子一样,拨动琴弦弹奏出悦耳的旋律,泉水随风飘荡的声音传来。)
  • 表达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1. 胡为事行役,劳劳昧所终。(注释:为什么我们要奔波劳累,为了名利而劳苦不堪,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
  • 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所带来的困惑和疲惫。
  1. 归欤遂结庐,与尔巢梧桐。(注释:不如归去吧,于是搭建了一座小屋,就像鸟儿筑巢在梧桐树上一样。)
  • 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