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节夫忠古所难,使君此举义全安。
高风不独传千古,解使声名动伯颜。
【释义】:
妇人的节操和丈夫的忠诚,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做到的。使君(赵文节)此举义举,完全体现了大义,值得赞颂。高风(高尚的风范、道德修养),不仅流传千秋万代,而且还能影响伯颜(元朝名将)。
【赏析】:
“谒赵文节公祠”,是诗人到祠堂去祭拜的意思。赵文节公,即赵文质,元朝人。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他祠堂时有感而作的。全诗通过赞美赵文质的崇高品德与不朽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赵文质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忠烈英魂的缅怀之意。
妇节夫忠古所难,使君此举义全安。
高风不独传千古,解使声名动伯颜。
【释义】:
妇人的节操和丈夫的忠诚,自古以来就是难以做到的。使君(赵文节)此举义举,完全体现了大义,值得赞颂。高风(高尚的风范、道德修养),不仅流传千秋万代,而且还能影响伯颜(元朝名将)。
【赏析】:
“谒赵文节公祠”,是诗人到祠堂去祭拜的意思。赵文节公,即赵文质,元朝人。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他祠堂时有感而作的。全诗通过赞美赵文质的崇高品德与不朽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赵文质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忠烈英魂的缅怀之意。
【注释】 太平:指安泰。南州:南方地区。商舶:商船。顾虎头:指顾恺之。《晋书•顾恺之传》载,恺之画人,“颊上加三毛,则岩岩朗朗”;作画时,先以粉涂其须眉,使颜色洁白,然后画之。”四彝”句:《资治通鉴》元至元二十年(1294),忽必烈灭宋,改国号为元。次年,诏谕天下:“今若四方宁谧,万邦来王,当于边镇置四夷馆,以待诸蕃之使。”大统:统一天下。《资治通鉴》卷一七五《唐纪九》载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钓台在云根几尺的地方,枕着清流;水色山光,万物皆显幽静。 堂上倦归,与海燕同行;阶前分食,与沙鸥共餐。 春天的潮汐风动,掀起涛花翻腾如雪;夜晚的浦边波澄月挂钩。 拥有江湖烟景,我何求荣华富贵? 注释: - 钓台:“钓鱼台”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登临吟诗作画的地方,多指山水名胜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住或游历过的地方,可能是江南某地。 - 云根几尺枕清流:云根,指云雾缭绕之处。数尺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金郡守解宦北归 - 注释:这里指的是一位曾经担任过官职的金郡守官结束了他在北方的职务,准备返回原籍。 - 译文:你作为曾经的金郡守官,现在辞去了在北方的官职,准备回到你的家乡。 2. 几载承恩牧海邦 - 注释:几载:几年;承恩:承接恩泽;牧:治理、管理;海邦:指遥远的边疆地区。 - 译文:你管理着遥远的边疆地区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一直受到朝廷的恩泽。 3.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是唐代的诗人郑棨。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折柳送别,日正当中。百年的人生道路,任凭自己去选择和改变。在水边楼阁上,睡梦中的鸥鹭;而在天上亭台之上,却有凤凰聚集。用温暖的酒盏斟酒,松柏叶的清香飘满整个房间;仙风飘飘,清凉洒落,芰荷的衣裙飘逸如仙。明天早晨只有这高楼可以倚靠,而十二阑干下的海浪树显得苍翠欲滴。 注释: 1. 饯何子海先生北上:饯别何子海先生前往北方。饯,送别。子海
【赏析】 谢潮宗是唐代诗人,汪参政是其友。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春,时作者任左拾遗、翰林院直学士,汪中丞任宰相。 首句“几回清夜梦分明”,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几回”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清夜梦”则暗示着这种思念之情是在寂静无声的夜晚,通过梦境而表现出来的。 第二句“千里神交在管城”,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千里”一词强调了距离之远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龙泉拂拭暗频看,暮倚危楼十二栏。” - 这首诗的开头表达了诗人对龙泉(可能指一种武器或者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珍视和频繁擦拭。黄昏时分,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上欣赏这把象征着力量与威严的宝剑。"暮倚危楼十二栏"描绘了一个孤独但坚定的场景,暗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毅态度。 - 关键词:龙泉、危楼、十二栏 - 译文:黄昏时我常常擦拭那把代表坚韧和力量的龙泉
诗句原文: 雨过台阶长绿衣,行人驻马扣柴扉。 清风结彩留莺语,白日钩帘许燕归。 眼底桑田随处变,人间沧海任尘飞。 京华知己如相问,便道垂竿老钓矶。 译文: 雨水过后台阶上长满了新绿的草衣,行人骑马停下敲了敲柴门。 清风吹过,彩带般的装饰物挂在门口,仿佛是鸟儿在说话;白天,人们卷起窗帘让燕子回来。 眼前的景象就像桑田一样,随时都在变化;人世间的沧海也可以任由尘土飞扬。
【注释】 ①喜:喜欢。见:指看到诗人与当地百姓的交往。车书:指全国。九州:泛指全国。随分:随便、自便的意思。乐清幽:乐于清静,安适愉快。②猿鹤:传说中能飞的动物。忘机:指不计较人我之分。③适兴:指诗兴大发。适,适合。④扶头:即“扶头酒”,一种美饮。⑤局:围棋盘。弈秋:古代传说中的棋艺高超的人。⑥更于松下围棋局:指在松树下下围棋。 【赏析】 首联:喜见车书混九州,山林随分乐清幽。 颔联
诗句释义: 1. 折桂曾闻到郤林,十年灯火惜分阴。 - 折桂:指科举考试及第或得到高官厚禄。 - 郤林: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代一个有才学的地方。 - 灯火:指夜读书。 - 惜分阴:珍惜时间,不愿虚度光阴。 2. 未将舟楫江湖用,尽沐钧天雨露深。 - 舟楫江湖:泛指在江湖(即广阔的水域)中航行,比喻在外任职或旅行。 - 钧天:古代称帝王所居之地为钧天,这里指皇宫。 - 雨露深:喻指恩惠深厚。
【赏析】: 本诗是邓士齐兄弟的《咏怀》。 首句“安乐窝中风正清”,用典。“安乐窝”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地方,指他们隐居之所。“风正清”则暗喻他们的心境与世相皆为清明、恬淡之境。 次句“卜居三径近孤城”,用典。“三径”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归隐后所开辟的住宅旁三条小路,用以自辟天地,不问世事,故称“三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描绘的是扬州的美丽景色。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落日江都半是霞(译文:夕阳映照下的江都城半边被晚霞映红) 注释:江都,指扬州;霞,晚霞。 2. 野人犹说帝王家(译文:即使是乡下人,也常常谈论到帝王之家) 注释:野人,普通百姓;帝王家,指古代的皇宫或贵族之家。 3. 长堤一道青如染(译文:长长的堤坝就像一幅绿色的画卷) 注释:长堤,长而宽的堤坝;青如染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作答。 “铜陵县访谪仙读书台”:铜陵县的山丘上拜访被贬谪的李白读书台。铜陵,即今之安徽省铜陵市,李白曾在此居住。李白在唐玄宗时期曾经因为饮酒耽误政事而被流放,他离开长安后,来到铜陵,在山上搭起茅草屋作为栖身之所,并经常在这里吟诗作赋。因此后人将这里命名为谪仙读书台。 “太白骑鲸天上游”:说李白骑着大鱼上天游历。太白,即指李白的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从题干来看,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话。 第一句“牛渚江边泊彩舟”,交代了诗人来到的地点是牛渚江边,这里停泊着彩舟。牛渚是长江中游西陵峡与青石城的交汇处。这里山峦起伏,江水蜿蜒,景色秀丽,是游览胜地。“牛渚”二字点明地点,而“泊彩舟”,则写出了诗人泊船时的情态。 第二句“蛾眉亭上耸吟眸”
诗句输出:春日潜行楚水隅,浩歌弹铗访三闾。 译文:春天我悄悄来到楚国水边,高唱着歌曲弹奏着剑,寻找屈原的住处。 关键词注释:1. 谒三闾祠二首 其二:这是一首明代诗人黎贞创作的古诗。 2. 春日潜行楚水隅:春天里我悄悄地来到楚国水边。 3. 浩歌弹铗访三闾:我高唱着歌曲,弹奏着剑,去寻访屈原的住处。 4. 客怀落落知多少:我的客思心情,如同落叶般飘荡不定。 5. 拟先生问卜居
诗句原文: 几家茅屋楚江皋,遗庙丹青俯碧涛。 惆怅独醒人已远,空馀哀怨寄离骚。 翻译解释: 几家简陋的茅草屋坐落在楚江之畔,古老的祠堂前,丹青画作映照着碧波荡漾的江水。 我独自清醒的人已经远去,只剩下哀怨之情寄托在《离骚》中。 关键词注释: - “几家茅屋”:描述了诗人所见的简朴住所和所处的环境。 - “楚江皋”:指代地理位置,楚江,古代长江之一,皋,即山丘或高地。 - “遗庙丹青”
【注释】 大旷湖:即西湖。 永叔:指苏轼。 赏析: 《大旷湖闻瀑布》是宋代文学家苏舜钦所作,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倚着船篷,倾听那惊天动地的瀑布声,感叹自己才华不及古人的豪情壮志。 “半天风雨泻云屏”,意思是说半天的风雨从天空中泻下来,就像把云屏(指云层)打湿了一样。这里的“泻”字,形容瀑布水流之大,声音之响。 “笑卧芦花被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