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南冈下,榛曲带平津。
桑麻二三里,墟落八九邻。
前村夜来雨,晨兴事耕耘。
日夕荷锄归,浊酒燃荆薪。
掩户读我书,自谓羲皇人。
怅望白云交,悠悠颍川滨。

【注释】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南冈下:《汉书·高帝纪》:“沛公为丰西乡中丰侯,攻丰东门,不下;东乡,及东城皆屠,因拔丰。南奔楚,西至新丰。”南冈下,指丰县南的高地。榛曲带平津:《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于事。”“榛曲”即“燕燕”。平津,指平川。二三里,二、三里。墟落八九邻:村落周围八、九家邻居。《太平御览》卷六引《风俗通》:“古者二十五户为闾,五闾为族,四族为一朋,五朋为州,五州为乡,大乡二千五百户,小乡一千八百户。”墟落即指乡村。前村夜来雨,晨兴事耕耘:《诗经·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苦多,予又何怨?”后以“甫田”代指农田。日夕荷锄归,浊酒燃荆薪:《庄子·让王》:“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攘臂攠眉,离朱不得见画。其人员宫般骨象,不假借对,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禹往涂山,防风氏后到,帝执杀之,有穷后羿因射十日,九阳盛,重阴起,蒙双翼而行高飞,非乐也。”后以“荷锄”、“荆薪”比喻劳作。掩户读我书,自谓羲皇人:掩户读书,自称是羲皇上人。羲皇,传说中伏羲、神农时代。羲皇人,谓上古圣人。《庄子·逍遥游》:“吾师乎!吾师乎!万物皆祖。以吾观之,物无贵贱,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悠悠颍川滨:指颖水之畔。《史记·太史公自序》:“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如吴太伯、晋公子、楚比干、越王勾践之类,皆隐逸之士,余单父人,尝闻先人之语,及世俗传文言《尚书》、《春秋》,详矣。然犹有缺失,是以述往事,思来者。”《左传》:“颍川之阳城,颍水所出焉。”

【赏析】

《春中田庐作》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组诗作品,此诗为其中之一。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春耕时节的田园生活。

首句“卜居南冈下”,交代了诗人隐居的地点。诗人选择了南冈下的一片土地作为自己的居所,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第二句“榛曲带平津”,描绘了南冈下的自然景色。榛木弯曲地生长在平津之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第三句“桑麻二三里,墟落八九邻”,描述了周边的村落和邻居。桑麻是农作物的象征,二三里的距离说明了周围的村落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第八句“怅望白云交,悠悠颍川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颍川滨是地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