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明不知凤,斥鴳不知鹏。
高驾肃通衢,下笑蓬累行。
君看叔孙氏,孰与鲁两生。
笑傲岩穴下,焉知棉蕝成。
万世在吾后,传者非公卿。
我心已尘石,请谢世上名。

译文

焦明(即庄子),他不知道凤凰的存在,斥鴳(一种小鸟)也不知道大鹏的威力。
高飞的鸟儿在大道上翱翔,低飞的鸟儿嘲笑那些像蓬草一般行走的人。
你看那叔孙氏,与鲁国的两位贤人相比,孰优孰劣?
他们嘲笑、傲视岩穴之下,却不知棉蕝(一种植物)会生长。
万世之后,人们将记住我,但传颂者不是公卿。
我的心早已被尘世所染,请让我谢绝世上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庄子哲学中的几个核心观念:自然与超然、相对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对名利的淡薄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庄子对于世界的看法以及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关键词注释

  • 焦明:庄子,道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
  • :均为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凤代表高贵、神圣,鹏则象征着力量和自由飞翔。
  • 高驾肃通衢:指庄子的超脱和自由精神,能够在大道之上自由飞翔。
  • 下笑蓬累行:比喻那些像蓬草一般随风飘荡,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
  • 叔孙氏: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或象征性的人物,用来比喻庄子认为的贤人。
  • 鲁两生:可能是指鲁国的两个贤人,用来与叔孙氏进行比较。
  • 棉蕝成: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最终结果。
  • 吾后:表示在时间线上庄子的后人。
  • 传者非公卿:意指传播知识和思想的人,不一定出身于高位。
  • 尘石:喻指世俗的名利。
  • :在这里指的是名声和地位。

赏析

《感寓四首》是庄子晚年的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的鸟和人,表达了庄子对现实社会中名利追逐者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己追求真理和自由精神的坚定信念。庄子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