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阴阴荫寒渌,石矶苔湿香露沃。
毛翁古篆看不真,千载何人觅馀躅。
芦花瑟瑟惊西风,短笛一声残照中。
【注释】:
钓石苔痕:指钓石上苔痕的美景。钓石在今浙江桐乡县境内,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曾登临吟咏过的地方。
阴阴荫寒渌:树荫浓密遮阴着清澈的溪水。渌(lù):清水。
石矶:水中的石头。
毛翁古篆看不真:指观赏古篆书法时因光线昏暗而难以辨认真假。毛翁:指毛公,唐代书法家。
余躅:前人的足迹,比喻前人留下的成就。
芦花瑟瑟惊西风:形容芦花随风摇曳的景象。瑟瑟: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
短笛一声残照中:形容晚霞映照下短笛声悠扬的情景。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钓石苔痕的美景及其带来的艺术感受。全诗以景入诗,以情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句“老树阴阴荫寒渌,石矶苔湿香露沃”,描绘了一幅静谧、清新的画面。老树掩映下的溪水显得幽雅宁静,石矶上的苔藓散发着清香,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第二句“毛翁古篆看不真,千载何人觅馀躅”,表达了诗人对古篆书法的欣赏之情。毛公的古篆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仍然有许多人试图寻找其真正的价值。这一句既赞美了毛公的书法技艺,又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第三句“芦花瑟瑟惊西风,短笛一声残照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芦花在西风中摇曳,发出瑟瑟的声音,仿佛在为人们演奏一曲美妙的乐曲。而短笛声则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悠扬动听。这句诗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和审美追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