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翠蒙蒙曙欲分,鸡声仿佛隔溪闻。
卧龙已去为霖雨,林屋空闲半榻云。

【注释】

蒙蒙:迷蒙,形容山色青翠欲滴。霖雨:久雨不晴,指连绵的细雨。卧龙: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林屋:指晋代道士王烈的别墅——白云山中林屋洞,位于今四川灌县西北。半榻云:谓卧在林屋洞中如在云端。

【赏析】

此诗为陈子昂《感遇·其二》的题画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图卷,并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忧虑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句“山翠蒙蒙曙欲分”,以朦胧的山色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仙境之中。“蒙蒙”一词,既形容山色的青翠欲滴,又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缭绕、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的美景之中。

次句“鸡声仿佛隔溪闻”,则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画面之外。虽然身处山林之间,但诗人似乎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这声音仿佛被山峦阻隔一般,显得格外清晰而又遥远。这种听觉上的错觉,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第三句“卧龙已去为霖雨”,“卧龙”指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领袖人物离去的感慨。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他的离去让整个国家的治理陷入了困境,仿佛连带着整个江山都失去了依靠。然而,这也恰恰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一句“林屋空闲半榻云”,则进一步描绘了这幅山林图卷的静谧之美。“林屋”指的是王烈的别墅——白云山中的林屋洞,它位于四川灌县西北。“半榻云”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卧在林屋洞中的情景,宛如置身于云端之上,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山景的描绘、对于历史人物的回忆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憧憬。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