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本无常,亦不堕诸数。
譬彼空中云,当体即常住。
圣凡皆过客,去来无二路。
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
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

六咏诗 其二 无常

【注释】:法性本无定,也不堕于数。比喻空中的云,当体即常住。圣凡都是过客,去来无二路。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旧。智眼明见人,除此之外何所慕。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喻,揭示了生命的真谛。它表达了生命在宇宙中的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存在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生命本质的独特见解。

诗人开篇就指出“法性本无常”,这里的“法性”指的是宇宙的法则或规律,而“无常”则表示了这些法则或规律的不断变化和流动。这种观点与佛教中的因果律相吻合,暗示着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存在。

诗人通过比喻“譬彼空中云”,进一步解释了无常的概念。云在天空中飘荡,看似永恒不变,但实际上它们只是暂时停留在某个位置。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性和变幻不定的特点。同时,“当体即常住”这句话也强调了事物的恒久不变性,但这种不变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

诗人转向对“圣凡皆过客”的阐述。这里的“圣凡”指的是圣人和凡人,他们都可以被视为生命旅途中的过客或游客。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生的短暂性和相对性,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死轮回,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过客。

诗人通过“去来无二路”这一说法,进一步阐述了人生道路的不可重复性。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一条单行道,不存在回头的可能。这种观点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循环的认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诗句中的“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里指出生命的本质并非新的或旧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这种看法既承认了生命的连续性,又强调了其瞬息万变的特点。

诗人通过“智眼明见人,除此之外何所慕”来结束全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具备智慧的人才能真正看到生命的真相,并且认识到除了这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东西。这种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

这首诗通过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生命本质的独特见解。它表达了生命在宇宙中的短暂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强调了个体存在的相对性和多样性。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生命本质的独特见解。他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