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事空华里,一片身心水月间。
独许万山深密处,昼长趺坐掩松关。
【注释】
百年世事空华里:指人世间的一切功名富贵,都是如梦幻泡影。
一片身心水月间:意指一切名利都如水中月,随波逐流而难以把握。
独许万山深密处:意为只愿在深山之中,远离尘嚣,与大自然为伍。
昼长趺坐掩松关:意思是白天的时候,盘腿坐下,用松树枝叶遮挡住自己。
【赏析】
《诗解》:“此诗写山居者对名利的超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意境高远,富有哲理。”
百年世事空华里,一片身心水月间。
独许万山深密处,昼长趺坐掩松关。
【注释】
百年世事空华里:指人世间的一切功名富贵,都是如梦幻泡影。
一片身心水月间:意指一切名利都如水中月,随波逐流而难以把握。
独许万山深密处:意为只愿在深山之中,远离尘嚣,与大自然为伍。
昼长趺坐掩松关:意思是白天的时候,盘腿坐下,用松树枝叶遮挡住自己。
【赏析】
《诗解》:“此诗写山居者对名利的超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全诗意境高远,富有哲理。”
【解析】 “青海初收捷,朱厓始罢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海地区刚刚传来捷报,南方的朱崖也停止战争。青海是唐朝西北边疆的一个郡县,这里指代吐蕃;朱厓是今广东潮州一带的一个地方,唐末以来,这一带成为南诏的领地。“剑门飞赤羽”,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剑门关上又飞来了吐蕃的战旗,吐蕃军队已经攻入蜀地,朝廷才下令调发援军,但已来不及了。“帝德怀柔远”这一句中的“德”是德泽的意思,意谓:皇帝恩德施于远方
“宿桥口”是一首明代德清创作的诗词作品,其内容如下: 落照浸湖天,沙明月在船。 鸟栖临水树,人语隔林烟。 浮世止一宿,馀生能几年。 如何衰暮日,犹滞楚江边?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赏析: 1. 诗词原文翻译: 落日的余辉洒在湖水之上,映照出一片宁静的湖天景色。沙滩上的月光倒映在船上,显得格外皎洁明亮。 鸟儿栖息在临近水面的树上,而远处树林中传来人声和烟雾。人生短暂
宿清溪驿梦得草虫鸣断岸沙鸟宿寒汀之句因续成诗 溯流遵远渚,旅泊傍孤亭。月隐山容淡,鱼潜水气腥。草虫鸣断岸,沙鸟宿寒汀。最惜飘零者,浮生梦未醒。 【注释】 溯:逆流而上 遵:沿着、遵照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沙:指水边的沙滩 汀:水中的沙洲 惜:怜惜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时所作。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夕照图,抒发了人生如梦,岁月如烟的感慨。
丙申二月抵广州寓海珠寺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世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注释: 1. 丙申二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即春天。古人在记事时常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份、月份,“丙”是第三位天干,“申”是十二生肖中的第六个动物,因此这一年的二月称为丙申二月。 2. 寓海珠寺:居住在位于广州的海珠岛上的寺庙中
【注释】 旧说雷阳道:古时候,雷阳道指今广东省廉江、高州一带。 今过电白西:今天经过电白县的西边。 万山岚气合:万山之间雾气弥漫,云雾缭绕。 一锡瘴烟迷:一片烟雾中瘴气迷漫。 末路随蓬累:末路,指旅途的尽头。蓬,蓬草,这里指蓬草编成的车篷。累,车篷上的绳结。 残生信马蹄:残年余生全凭马蹄。 那堪深树里:哪堪忍受深深的树林里。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从军雷州途中。诗前四句
【注释】 厌世心成癖:对人世间的一切厌倦。癖,一种嗜好; 病作魔:疾病如同魔鬼一般折磨人。 知:了解。馀日:剩下的日子。更见:更加看见。多:指寿命短促,生命短暂。 药石充香积:指吃药治病。药石,指药物;香积,指存放各种药物的柜子。羯磨:佛教用语,意指念诵经文以除罪障,亦称“打佛”。 文殊:佛教中智德第一,号称“大智”者,为诸佛之师。此诗是诗人病中写给其子们的信,希望他们不要被疾病所困扰
注释: 庚子岁,即庚子年,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书事,写事情。其一,指第一首诗。豺虎,比喻战乱的残暴。中原,指唐朝的都城长安。遍,遍布、弥漫。星轺(yáo),星夜所驾之车。驿道,驿站。日夜驰,昼夜兼程。哀痛,伤心痛苦。向隅,面朝墙壁而坐,形容被贬或受冷落,此处借指朝廷中的贤能之士受到排挤。骊龙窟,骊山的龙穴。深批弱木枝,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舟行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注释与赏析: - 湘水通巴汉:湘江流经湖南省,而湖南的南部和四川省接壤,故有“巴”的说法;“巴”也指四川。 - 孤帆入楚天:孤帆即孤船,楚天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此处泛指南方或楚国之地,诗人乘舟进入楚国的天空。 - 片云低远树:片云即零星的云朵,低是指低垂、靠近地面,远树则指远处的树木
【注释】: 炎方:南方。总难期:总不能预料。 因忆:因为思念。燕山:指燕山地区,今属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处。阳和:暖和的太阳,指春天。 “癸卯”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赏析】: 诗是写初春景物的。前四句描写了南方春季特有的景色,后四句则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点明时令,说明诗人所处之地在南方,气候温暖,风物殊异,但春事难料。 第三句承上启下,说到了腊月里虽然天气寒冷,可是到了春天
【注释】 窜逐:逃散。金地:指金国统治下的北方地区。穷荒:指边远荒凉之地。天南、并塞北:泛指南方和北方边疆。胡笳: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从军赴任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在边关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首联:“窜逐辞金地,穷荒到海涯。”诗人用“窜逐”一词,表达了自己被迫离开中原、来到边关的痛苦心情。而“穷荒到海涯”则描绘了他身处边关时的艰苦生活
【注释】 滚滚红尘:指尘世纷扰。 走他乡:离家在外。 家山:家乡的山。 空云:天空中的云朵。 夕阳:太阳落山时的余光,也指傍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的诗。首句写诗人身处异乡,感到世路茫茫,不知何事而走他乡。第二句是说,回头望故乡,只见家山遥远,在夕阳中显得更加渺茫,这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第三、四句是写眼前所见,“满目”二字,既写出了“空云”的多,又写出了“带夕阳”的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对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容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判断,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赏析。 “闹蓝”即浓绿,形容青山的颜色深绿鲜艳,“谁肯急抽身”,意思是说谁能急流勇退;“自古青山隔市尘”,意思为自古以来,青山就远离尘世喧嚣;“落花流水是知津”
注释:青山绿水,日夜被烟雾笼罩着,山中的猿鹤仿佛在等待什么。不要以为青山是闲适的,其实那些闲适的人并不会归隐山林,他们不愿意归隐是因为有追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居图景,通过对山中的猿鹤、烟雾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闲适并不是无所事事
注释: 登上南安城的城墙,只见城头朵朵青莲盛开,花朵上散发着阵阵芳香,仿佛弥漫了万户人家的烟雾。身在城中,却无人识得这些莲花,只能从城外寻找它们。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南安城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间烟火的超脱。首句"城头瓣瓣涌青莲",描绘了南安城的城墙上,如同盛开的青莲般,朵朵花蕊散发着芬芳,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美。第二句"花蕊香含万户烟"
【注】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叶斗峰,指五台山的叶斗岩。炎方,南方。经行处,指经过的地方。曳杖,拄着拐杖。独木桥,用一根木头搭成的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五台山的思念之情。首二句写旧居之近,故地之遥。“叶斗”,即叶斗岩,在五台县东南。“雪未消”是说雪还没有化,说明此地冬天寒冷。“别来音信久寥寥”,意思是自从离别以来,音信全无。这里以“叶斗峰头”代指五台山
【注释】 1. 横浦:在今江西横峰县境内,为赣江下游。 2. 南安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唐时曾置南安郡,因以名县。 3. 六六矶:在横浦口东,有石矶如莲花,形似莲花六瓣,故名。 4. 万叠山:指横浦口一带的群山。 5. 梅花岭头:即梅岭,在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东南,是江南著名风景区。 6.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顺流直下,经过横浦口,观赏两岸风光的优美景色。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