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火夜深白,沙鸡清昼喧。
江空人境绝,长日掩柴门。
【注释】
(1)“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
(2)“白”:一作“明”。
(3)“沙鸡”:一种水鸟名。
(4)“清昼喧”:清晨喧闹。
(5)“江空”:即江面空旷无舟行,也暗喻人境。
(6)“掩柴门”:关闭柴门,隐居自甘。
【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渔人夜归图。首句写渔火在深宵中闪烁;次句写晨间沙鸡的喧嚣;第三句写空旷的江面、无人的岸上;第四句写渔人闭门不出,自甘隐逸。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
渔火夜深白,沙鸡清昼喧。
江空人境绝,长日掩柴门。
【注释】
(1)“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
(2)“白”:一作“明”。
(3)“沙鸡”:一种水鸟名。
(4)“清昼喧”:清晨喧闹。
(5)“江空”:即江面空旷无舟行,也暗喻人境。
(6)“掩柴门”:关闭柴门,隐居自甘。
【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渔人夜归图。首句写渔火在深宵中闪烁;次句写晨间沙鸡的喧嚣;第三句写空旷的江面、无人的岸上;第四句写渔人闭门不出,自甘隐逸。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
【解析】 “青海初收捷,朱厓始罢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青海地区刚刚传来捷报,南方的朱崖也停止战争。青海是唐朝西北边疆的一个郡县,这里指代吐蕃;朱厓是今广东潮州一带的一个地方,唐末以来,这一带成为南诏的领地。“剑门飞赤羽”,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剑门关上又飞来了吐蕃的战旗,吐蕃军队已经攻入蜀地,朝廷才下令调发援军,但已来不及了。“帝德怀柔远”这一句中的“德”是德泽的意思,意谓:皇帝恩德施于远方
“宿桥口”是一首明代德清创作的诗词作品,其内容如下: 落照浸湖天,沙明月在船。 鸟栖临水树,人语隔林烟。 浮世止一宿,馀生能几年。 如何衰暮日,犹滞楚江边? 接下来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赏析: 1. 诗词原文翻译: 落日的余辉洒在湖水之上,映照出一片宁静的湖天景色。沙滩上的月光倒映在船上,显得格外皎洁明亮。 鸟儿栖息在临近水面的树上,而远处树林中传来人声和烟雾。人生短暂
宿清溪驿梦得草虫鸣断岸沙鸟宿寒汀之句因续成诗 溯流遵远渚,旅泊傍孤亭。月隐山容淡,鱼潜水气腥。草虫鸣断岸,沙鸟宿寒汀。最惜飘零者,浮生梦未醒。 【注释】 溯:逆流而上 遵:沿着、遵照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沙:指水边的沙滩 汀:水中的沙洲 惜:怜惜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时所作。诗人以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夕照图,抒发了人生如梦,岁月如烟的感慨。
丙申二月抵广州寓海珠寺 天涯历尽尚遐征,百粤风烟不计程。 涉险始知尘世阔,道穷转见死生轻。 暂依水月光明住,偶向琉璃宝地行。 到岸舟航今已弃,上方钟鼓为谁鸣? 注释: 1. 丙申二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即春天。古人在记事时常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份、月份,“丙”是第三位天干,“申”是十二生肖中的第六个动物,因此这一年的二月称为丙申二月。 2. 寓海珠寺:居住在位于广州的海珠岛上的寺庙中
【注释】 旧说雷阳道:古时候,雷阳道指今广东省廉江、高州一带。 今过电白西:今天经过电白县的西边。 万山岚气合:万山之间雾气弥漫,云雾缭绕。 一锡瘴烟迷:一片烟雾中瘴气迷漫。 末路随蓬累:末路,指旅途的尽头。蓬,蓬草,这里指蓬草编成的车篷。累,车篷上的绳结。 残生信马蹄:残年余生全凭马蹄。 那堪深树里:哪堪忍受深深的树林里。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从军雷州途中。诗前四句
【注释】 厌世心成癖:对人世间的一切厌倦。癖,一种嗜好; 病作魔:疾病如同魔鬼一般折磨人。 知:了解。馀日:剩下的日子。更见:更加看见。多:指寿命短促,生命短暂。 药石充香积:指吃药治病。药石,指药物;香积,指存放各种药物的柜子。羯磨:佛教用语,意指念诵经文以除罪障,亦称“打佛”。 文殊:佛教中智德第一,号称“大智”者,为诸佛之师。此诗是诗人病中写给其子们的信,希望他们不要被疾病所困扰
注释: 庚子岁,即庚子年,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书事,写事情。其一,指第一首诗。豺虎,比喻战乱的残暴。中原,指唐朝的都城长安。遍,遍布、弥漫。星轺(yáo),星夜所驾之车。驿道,驿站。日夜驰,昼夜兼程。哀痛,伤心痛苦。向隅,面朝墙壁而坐,形容被贬或受冷落,此处借指朝廷中的贤能之士受到排挤。骊龙窟,骊山的龙穴。深批弱木枝,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舟行 湘水通巴汉,孤帆入楚天。 片云低远树,晴日照斜川。 处世常如寄,浮生莫问年。 纵遵归去路,亦似渡头船。 注释与赏析: - 湘水通巴汉:湘江流经湖南省,而湖南的南部和四川省接壤,故有“巴”的说法;“巴”也指四川。 - 孤帆入楚天:孤帆即孤船,楚天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此处泛指南方或楚国之地,诗人乘舟进入楚国的天空。 - 片云低远树:片云即零星的云朵,低是指低垂、靠近地面,远树则指远处的树木
【注释】: 炎方:南方。总难期:总不能预料。 因忆:因为思念。燕山:指燕山地区,今属河北、辽宁两省交界处。阳和:暖和的太阳,指春天。 “癸卯”是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赏析】: 诗是写初春景物的。前四句描写了南方春季特有的景色,后四句则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点明时令,说明诗人所处之地在南方,气候温暖,风物殊异,但春事难料。 第三句承上启下,说到了腊月里虽然天气寒冷,可是到了春天
《山居》 发不如心白,形还似木枯。 众缘闲处尽,一念看来孤。 天已容疏拙,禅应离有无。 馀生当落日,步步是归途。 注释: 1. 发不如心白:意指头发的白化与内心的清净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2. 形还似木枯:比喻形体虽未老迈,但如同枯萎的树木,失去了生机。 3. 众缘闲处尽:形容生活中的杂事琐事都已放下或处理干净。 4. 一念看来孤:表示在众多纷扰中,只有自己的一念最为清晰,显得孤单。 5.
对月 雪岭孤松老,曹溪滴水寒。 谁知今夜月,犹是昔时看。 - 注释解读: 1. 雪岭孤松老: 描述的是雪岭上的一棵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曹溪滴水寒: 指代的可能是禅宗中的“曹溪”或某处清凉之地,这里的“滴水”暗示着清冷、纯净,可能也象征着佛法的微妙和深邃。 - 译文: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独自面对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那古老松树与清凉泉水的情景。 - 赏析:
诗句释义: 1. 平湖秋水浸寒空,古木霜馀落叶红。 - “平湖”指平静的湖水。 - “秋水”指秋天的水。 - “浸寒空”形容湖水寒冷,仿佛能浸到整个天空。 - “古木”指的是古老的树木。 - “霜馀”表示树被霜打过后的样子。 - “落叶红”描述树叶在霜冻后的红色变化。 2. 石径小桥人迹断,一庵深锁白云中。 - “石径”指的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 - “小桥”是连接两岸的小桥。 -
【注释】 1. 横浦:在今江西横峰县境内,为赣江下游。 2. 南安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唐时曾置南安郡,因以名县。 3. 六六矶:在横浦口东,有石矶如莲花,形似莲花六瓣,故名。 4. 万叠山:指横浦口一带的群山。 5. 梅花岭头:即梅岭,在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东南,是江南著名风景区。 6.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顺流直下,经过横浦口,观赏两岸风光的优美景色。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因此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译文,将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在译文中找出关键词,进行注释和赏析。 【答案】 (1)春天的树木、云朵都是绿的,江天落日映照出来的红色也格外鲜艳。 译文:春日的树林、云彩都是绿的
【注释】 流云:流动的云彩。 覆:遮盖。 春山:指春天的山峦,这里借代春天。 轻寒:微寒。冻欲坼:冻裂了,像要裂开一样。 何处:哪里。 踏青:游春,到郊外去赏玩花草。 归时:回家的时候(指傍晚)。 月华白:月光明亮皎洁。 【译文】 流云遮住了春山,天气微微地有点冷,好像山里的树木要冻裂开来了。 不知道是谁踏着青草来到这地方,等到回家的时候,只见月亮又亮又白。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春景的画面
注释:风雨交加的夜晚,孤舟独自漂泊在江上,草树依稀可见,春天的气息弥漫。茅草屋檐传来犬吠声,定是渡江的人。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风雨夜泊的江边小景。首句写舟中所见之景:“风雨孤舟夜”,这是一幅风雨之夜的江天远景。第二句“微茫草树春”,写舟中所见之景:“微茫”二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风雨中的迷茫,又写出了初春的生机。第三、四句写近处之景:“惊犬吠”与“渡江人”形成对比,既写出了船夫警惕的神态